陈青冰 川报观察记者 边钰

“我的家在很高很高的地方,马背上的人们能触摸到月亮……”7月28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音乐学院音乐厅,裕固族民歌悠扬飘扬。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裕固族民歌表演人才培养”开班典礼正在这里举行。从全国选拔而出的24名学员将从今日开始在这里进行为期55天的培训,32名专业老师将为他们系统教授关于裕固族音乐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

“立足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该项目的初心是通过培养人才,以传承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介绍到。

开班典礼上,身着红色裕固族传统服装的玛尔健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意。来自甘肃肃南裕固族姑娘玛尔健是湖南文理学院是一名声乐教师。有着妙曼歌喉的她心里藏着一个小梦想,“我希望在学习了科学发声方法之后再去回归演唱裕固族的民歌,能够有更丰富的表现,或者从音乐上就能有一些融合和变化,能让我们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去走近和了解裕固族音乐。”为了这样的“小目标”,从甘肃到湖南,再到四川,玛尔健一直在努力。

什么是裕固族民歌?在她看来,裕固族民歌是童年的温暖记忆,是深藏在血脉的传承,“从小生长在肃南草原上,喝着奶茶,听着奶奶的歌谣长大。”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裕固族的人生来就爱唱歌爱跳舞,玛尔健的家乡肃南明花就有着“歌舞之乡”的美誉,裕固族的歌唱家银杏吉斯、阿依吉斯等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因为有这些榜样,她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科学的发声方法,为的就是有一天能让让独特的裕固族走出校园,走出草原,飞向世界。

同样小心翼翼呵护这颗文化“明珠”的还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西部民族音乐研究院院长黄金中,“裕固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

黄金中介绍,早在2006年5月20日,裕固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通过调研,他们发现裕固族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其中,民歌表演人才紧缺、质量下滑、分布不均、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民族声乐人才在演唱裕固族民歌韵味、语言咬字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极大影响了裕固族民歌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对外传播。为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战略,他们组织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四川师范大学《裕固族民歌表演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培养人才,保护这颗濒临消失的明珠,从而充分展示裕固族民歌的独特民族风情。

接下来的日子,诸如玛尔健这样的学员将在四川师范大学学习《裕固族简史》《裕固族民俗文化》《裕固族民间音乐赏析》《东、西部裕固语语音、民歌语言训练》等课程,解决学员对裕固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服饰、音乐、民歌审美等认知问题。

除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课程也将进行,通过这类课程,学员将学习裕固族传统民歌、进行编创民歌与原创民歌表演等。

此外,记者获悉,这次招收的24名学员地域分布广泛,他们来自西藏、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湖南、湖北等地,其中既有专业背景高校声乐教师、文艺团体声乐表演人才,也有裕固族民歌传承人。课程结束后,这些有声力量,将返回各自地域,为裕固族民歌保护,传承,表演注入新活力。

四川师范大学党宣新闻中心艾霜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