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邓翔沣 何浩源
【人物名片】
柴云振 男,汉族,1926年11月生,1949年12月入党,2018年12月去世,四川岳池人,四川省岳池县财政局原副县级离休干部。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被称为“活着的黄继光”,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杀敌百余人,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辈子。荣获志愿军“一级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2021年6月26日,一大早,柴兵荣坐上了成都开往北京的高铁,此行他将代表父亲柴云振领回“七一勋章”。看着窗外不停倒后的风景,柴兵荣的思绪忽然回到了另一次特殊的火车之行。
那是1984年的9月,天气不冷不热,当时柴云振还坐在柴兵荣的身边,父子俩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到湖北孝感市。那时候谁也不知道,正是这趟火车之行,让埋名乡间33年的“一级英雄”柴云振,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一则《四川日报》上的寻人启事
“柴云振系我部八连七班长,在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雄称号。因负重伤,回国住院,与部队失掉联系……”1984年9月的一天,四川省岳池县的一个小伙,拉完煤后开着拖拉机到山下加油。这个小伙名叫柴兵荣。在等待加油的间隙,他走到了报纸架旁,随手拿起一份9月12日的《四川日报》翻看起来。当他翻到报纸第四版的时候,上面一则寻人启事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柴兵荣觉得很不可思议,报纸上要找的这个人,跟父亲实在太像了。唯一的不同是名字有一字之差。“报纸上,英雄的名字叫‘柴云振’,但父亲在更名前叫‘柴云正’。”柴兵荣说。
“我当时心里拿不准,就立即拿着报纸回家给父亲看,并提议他到部队去看看。”回忆起当天的场景,柴兵荣语气仍难掩激动。“全中国名字相似的人多了,咱们不能去冒领这种荣誉!”面对儿子的提议,柴云振一口否决,奈何家人怎样做动员工作,他都执意表示不可能是自己,也绝不会去“相认”。
“我翻来覆去想了好几天,除了名字以外,其他内容都和父亲对得上,无论如何我也要去求证一番。”最终,柴云振拗不过儿子,便同意随儿子一起到军队看看。为此,柴兵荣还把家里准备过年的猪都给卖了,拿来当成路费。
父子俩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湖北孝感市。当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军部大门时,站岗的哨兵看他们在门口张望,于是主动问道:“你们找谁?”“你们部队在报上登了寻人启事,我父亲叫柴云正,也参加过朴达峰战斗,我们来提供些线索。”
当哨兵把这一情况汇报以后,不一会儿,里面就小跑出一位工作人员,他正是发出那则寻人启事的温铁汉。见面后,他详细询问了柴云振一些问题:比如他的食指是怎么断的,当年所在部队的番号及军、师、团、营、连等主要领导人的职务姓名等等。“你还有哪些地方受过伤?”“我的头也被鬼子打烂了。”柴云振话音刚落,温铁汉立即走到他身边,要求看看他头上的伤口。柴兵荣回忆说:“他当时就撩开父亲的头发,逐一数伤疤。”当年在与敌人的扭打中,柴云振头部留下了24个米粒般长度的伤疤。
这时,温铁汉已经基本断定,他就是部队要找的柴云振。但为求稳妥,温铁汉又请来战友孙洪发,就是孙洪发把身受重伤的柴云振从山头阵地上背下来的。两人见面一番交谈后,最终认定眼前的这位农家老汉,正是他们寻找的战斗英雄。
此时,柴云振这才得知,他所在的部队和战友已经苦寻他多年。原来,柴云振原名“柴云正”,当年为他填名字的战友董贵成是山东人,说话的口音和四川口音不同,误将“正”写成了“振”。后来,董贵成还专门写了一个说明,才证实这个“振”字所引起的误解。这次湖北之行以后,“柴云正”也正式更名为了“柴云振”。
一位朝鲜战场的孤胆英雄
这次回到部队,柴云振见到了许多原部队健在的军、师、团干部,也是这时候,柴兵荣才完整地知道了父亲的故事。
抗美援朝时期,柴云振在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任七班班长。志愿军十五军在朝鲜战场上是支响当当的英雄部队,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来自这个部队。柴云振所在的一三四团八连是其中的一个英雄连队,在后来的上甘岭战役中,该连坚守坑道作战34个昼夜,毙敌逾千,被誉为“上甘岭特功八连”,电影《上甘岭》中的那个八连,就以这个连队作为原型。
在参加上甘岭战役之前,这支部队曾经在朴达峰打过一次漂亮的阻击战,柴云振就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成为英雄的。1951年5月,柴云振所在部队在朴达峰担负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战斗进行到第六天,志愿军前沿阵地被敌占领,情况十分危急,柴云振是八连七班班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带领战士夺回阵地。晚上,柴云振带领七班战士,避开敌人火力,从右侧无名高地两边突袭。敌人毫无防备,还没来得及调转枪口便被消灭几个,其余敌人吓得纷纷往后跑。后面山头上的敌人见自己人跑来,又不好射击。柴云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命令全班边打边追,又冲上第二个山头,夺回了阵地。
天亮了,敌军展开大规模反扑,柴云振等战士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友倒下了,手榴弹扔光了,子弹也快打完了。最后,柴云振发现,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这时4个敌人又冲上来。柴云振扣动了扳机,当场撂倒3个。“就在那时,我的子弹打完了,一个敌人冲上来抱住我。扭打中,敌人捡了块石头朝我头上砸,我双手死死地挖他的眼睛,敌人疼得丢了石头,张口咬断了我的手指头……”1984年,柴云振向战友和柴兵荣谈起战斗过程时,心情依然激动。
随后,增援部队赶来,阵地被志愿军牢牢占领,战友在阵地上发现了陷入昏迷的柴云振,便把他背下山头送去抢救。待柴云振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身在内蒙古包头医院接受治疗。
身体情况好转后,柴云振回到了四川老家,默默踏上归途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授予“一级英雄”“特等功臣”荣誉,留下了无人认领的奖章和证书。
回乡后,柴云振和当地乡亲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很少谈及自己在朝鲜打仗的事情。这样一过就是33年,直到柴兵荣看到《四川日报》上的寻人启事。
一个给老班长的最后军礼
“柴云振找到了!”
这个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中国国土,也传到了朝鲜。1985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成员去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两次接见柴云振,并给他颁发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荣誉是一座“加油站”。无论多少荣誉加身,回到家乡的柴云振和平常一样,总是迫不及待地扛起锄头,有老乡劝他“别干了,好好享享福”,柴云振笑着回答说:“党已给我不少了,我能再做点就做点嘛。我就是个农民,做点事情心里踏实些。”除此之外,谁家婆媳闹矛盾,谁家父子起纠纷,他总不请自到,连外村的一些扯皮事,他也“忍不住”要管。后来,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村干部总要找在群众中有威望的“编外干部”柴云振商量,让他出面帮助调解。柴云振懂政策,做事情讲法理、重公平,总能够让矛盾双方心服口服。
后来,柴云振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就业、社会福利等问题,他进行广泛的走访和调查,先后提交了200多份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爷爷在当人大代表时,四处奔波,不断收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也曾多次求人。”柴云振的孙女柴萍说,“但爷爷从未替柴家子女求过一次特殊待遇。”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走完了他非凡又朴实的一生,享年93岁。12月29日,追悼会在广安市岳池县殡仪馆举行。6名从湖北空降兵部队远道而来的官兵代表,向身披党旗的老班长柴云振敬了最后的一个军礼。
“老班长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我们要将其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传承好,将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将我们的连队建设为一流的连队。”在追悼会现场,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第31任连长毛小龙说。
1989年的毛小龙是重庆人,在入伍前并不知道柴云振的故事,入伍后他才听说这位老班长的传奇故事。“他2010年和2013年还来了我们部队向官兵演讲,在我们的部队历史展柜和勋章中都能找到他的故事,他‘隐姓埋名,不慕荣利’的奉献精神已经列入空降兵部队十大优良传统之一,成为教育广大官兵的生动教材。”毛小龙说。
“父亲经常会告诉我们,要为国家发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地事情。”柴兵荣说。在柴云振的精神感召下,“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基因融进了柴家后代血液里。在柴家的照片墙上,有多张柴家子女身着军装的照片,柴云振两个儿子参军,孙辈中,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参军。
在柴萍的回忆中,爷爷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爷爷的遗愿就是希望柴家每一代人都有人参兵入伍,在部队接受洗礼与锻炼,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现在,柴萍的女儿成为一名大一学生,也主动提出要应征入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致敬英雄
致敬英雄
英雄
英雄
英雄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