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曾实 徐莉莎 达州观察 徐洋


6月25日,投资达10亿元的中陶建材产业园项目拆迁基本完成,同步建设施工加快推进。该项目于5月9日由达州市达川区空港新区管委会与企业签约,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陶瓷生产基地。预计实现年产值7亿元,新增就业1200余人。

即便对于本地人来说,空港新区也是个新名词。达川新建培育产业园区从无到有,由“0”到“9”,浓缩了由“县”到“区”创业兴业、治区兴区的艰辛历程。如今,即将年满6岁的达川喊响了“勇当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排头兵”的担当。

底气从何而来?在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又有哪些实干作为?日前,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接受了川报观察记者的专访。

谈由“县”到“区”再创业:

没有定力不行 仅有定力不够

扭住“干部、基层、民心”三个关键因素

记者:7月,达县撤县设区整整6年。设区之初,达川发展面临怎样的区情?

许国斌:刚到达川区时,正处于撤县设区的关键时间节点。经开区的成立和9个乡镇划转通川区,划走了原达县面积的21.7%、人口的16.5%、GDP的24.2%,特别是化工园区及骨干企业划归经开区后,不仅产业平台缺失,规上工业总产值还减少了53.5亿元,综合实力呈断崖式削弱。乡镇财力保障水平不高,乡镇干部成天都在部门“跑钱”,没有精力抓发展;村社道路硬化率不高,发展基础薄弱。领导干部“老化”现象突出,部门和乡镇干部交流不畅,干事创业活力严重不足。

记者:形势严峻,如何推动由“县”到“区”的二次创业?

许国斌:没有定力不行,仅有定力不够。6年来,达川区委、区政府始终聚焦三个关键性因素,坚定有力推动达川新生奋起、追赶跨越。一是始终抓住“干部”这个最大的关键。创新推行“四责五讲”工作法,始终鲜明“三重三不”用人导向,深入实施“80、90”计划,干部积极性充分激发,人心思齐、人心思干蔚然成风。二是始终夯实“基层”这个最牢的根基。创新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推动形成“钱往基层投、人往基层走”的工作态势。6年来,乡镇财政总支出翻了一番,实现了有钱办事、集中精力干事的良好局面,县域经济底部基础全面夯实。三是始终凝聚“民心”这个最强的合力。创新建立“十大民生救助制度”和社会救助大平台,6年来,发放救助资金6.5亿元,受益群众64万人;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累计减贫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5%;采取“政府补助、群众参与、社会共建”模式,6年共修建村社道路9000多公里,实现100%的乡镇、村、社通硬化路;通过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区上下和衷共济、砥砺前行。

达川区马家镇肖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杨辉摄

达川区南部脱贫攻坚引领区鸟瞰图 达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谈城乡统筹与产业升级:

突破口锚定——从“0”到“9”

“一核三副三片九园”厘清转型升级路径

记者:当前,达川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突出短板?

许国斌:由于历史欠账大、发展环境不优等原因,仍存在三大突出短板:一是产业结构不优,转型缓慢。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特别是工业发展方式粗放,主要还是走的煤炭、建材等资源型发展道路。二是城市发展受限,规模不大。达川区是在原南外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供开发地块有限,且受地形和区位限制,难与周边乡镇连片规模发展。三是城乡统筹不够,带动乏力。“以城带乡”城市不强、“以工带农”工业不强。城市板块只有30平方公里,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3%。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低于全省的50.8%。

4月23日,许国斌调研城区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陈小平 摄

记者:怎样补短板谋发展?

许国斌:总体思路是:坚持“一核三副三片九园”战略布局,推动产业突破发展。“一核三副三片”是全区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核”即突出达州南城中心城区和河市新区的带动引领,增强辐射集聚能力;“三副”即推动建设石桥、百节、麻柳三个城市副中心,带动周边乡镇集群集聚发展;“三片”即充分利用西部、东部、南部三大片区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九园”是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支撑,包括位于主城区的“四大园”:达川商贸物流园区、秦巴物流园区、三里坪巴文化产业园区、小河嘴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区,以及布局在“三副”的达州市第二工业园区、空港新区(马家产业新城)、百节马家乌梅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万家银杏麻柳生猪现代产业园、九岭罐子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发展“九园”,有效解决了产业平台缺失和产业空心化问题,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发展搭建了平台。

总体上,其内在逻辑可以理解为:育九园强一核联三副带三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城乡一体。

达川商贸物流园区鸟瞰 胡小倩 摄

达川区升华广场 刘波 摄

谈使命担当与发展机遇:

勇当达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排头兵

建设者、实践者、奉献者的“七个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年初召开的区二届四次党代会上,达川提出勇当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排头兵,为何有此底气?

许国斌:达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达川区要当好建设者、实践者、奉献者。

达川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当好排头兵。从经济发展看,去年,达川区经济总量实现221.6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8.1%,市第二工业园区落户达川,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500亿元。从地理区位看,达川区辖54个乡镇(街道),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地处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四大城市几何中心,已实现1个半小时到重庆、2个半小时到成都、4个小时到西安的陆上交通经济圈。从交通基础看,达州新旧机场位于达川,成南达万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西达渝高铁过境达州方案正在抓紧争取,达渝高速、达巴高速、达营高速、襄渝铁路、达万铁路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过境达川,达开快速、达石快速等正有序推进,四通八达的交通大通道初步形成。从战略资源看,达川境内发现天然气、煤、岩盐等矿产资源20种以上,特别是麻柳气田开发利用将为达州创建“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等。

达川区河市镇玫瑰谷成为市民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 汤劲松 摄

记者:如何落实到行动上?

许国斌:将在七个方面书写好“达川答卷”:一是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推进产业强区。二是构建城乡一体、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高质量推进城镇兴区。三是建设空铁相济、干支相连立体交通网络,高质量推进基础固区。四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争创天府旅游名县,高质量推进文旅靓区。五是坚持法治德治、共建共治基层治理模式,高质量推进法治安区。六是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高质量推进改革开放。七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高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点击“对话183”打开专栏

倾听更多发展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