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向明 唐子晴

《四川日报》2021年6月13日 头版头条

原文如下↓



6月4日,攀枝花市与内蒙古满洲里市、京东集团签订“攀果”出口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劲动力。

从4月开始,攀枝花各级各部门类似这样寻求“破圈”谋求区域协同发展的行动已密集展开。

4月22日,攀枝花市宣文系统“组团”相继前往凉山州德昌县、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等地考察,并签署系列合作备忘录。

5月17日,攀枝花市东区和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签订政务服务结对共建“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框架,将有效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问题。

“十四五”开局之年,攀枝花市提出,以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圈层”融合发展,推动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石磊 摄

因势而谋破局,从跳出高山深谷开始

摊开地图,川西南伸向滇北的角落里,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城市沿着狭窄而陡峭的河谷一层层地分布在金沙江两岸。

“既然江里没有金子,那么多人涌到这里做什么?”多年前,一位诗人如此叩问。“攀枝花地下有矿藏,天上有阳光,还有三线建设的精气神。”今年78岁的攀枝花市民王东霖总结,“这里曾经一片火热,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建设者。”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更新迭代落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露。

破局,从跳出高山深谷开始。

“要着力构建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圈层’,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努力整合区域人口和资源力量,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表示,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攀枝花最主要、最顶层的目标。

破局,从锁定发展实际和发展潜力开始。

从空间角度看,攀枝花地处川西南、滇西北6个市州的几何中心,与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5个市州的直线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攀西办副主任徐刚给出一组数据,2020年,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近7000亿元,但发展还不充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个角度,这恰是该区域的发展潜力,投资空间、市场空间和消费空间都非常广阔。”

从自身发展看,近年来攀枝花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区域领先。“去年,市外住院病人占住院病人总量的40.76%,主要来自凉山、丽江、楚雄等地,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持续巩固。”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月辉的观察角度给出佐证。

为此,攀枝花以全局思维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通过市域“内圈”、区域“中圈”、国内国际“外圈”“三个圈层”建设,盘活优势资源,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三圈”融合形成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内圈”“中圈”“外圈”如何形成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强健“内圈”是首位。一季度,攀枝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作为攀枝花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攀钢集团一季度利润同比增幅381%,创下同期最好水平。

经济活力不仅体现在产业上,更体现在提高城市品质上。攀枝花通过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推动形成“一城一市一区”的发展格局,目标明确经营城市,让攀枝花市域经济强起来、群众富起来、人气旺起来、城乡美起来。

深耕“中圈”,寻求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付才辉表示,此举不仅能充分发挥攀枝花的比较优势,还能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中圈”正在成为构建产业共生、共赢的“生态圈”。一季度,凉山、云南等周边地区在攀枝花投资项目11个,金额6.96亿元。

建立更大范围开放共享的服务网络,是“中圈”另一个重要发力点。徐刚表示,每年周边市州有数千家庭子女在攀枝花上学,在攀枝花就读的外来学生接近30%,攀枝花超过50%的商品房购买者来自外地。

探寻发展“外圈”,成为攀枝花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命圈”和力量源。

交通先行。眼下,攀枝花正通过全力推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宜西攀高铁、宜攀高速公路、新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一手抓城市内部通道建设,一手打通对外大通道。

平台搭建。“通过各类线上线下平台的搭建,我们的触角能更便捷地伸向世界各地。”不久前,国内首个钒钛产业互联网平台“钛融易”发布,首批入驻和达成入驻意向的企业及服务机构已达26家。

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三个圈层”有机统一、互相推动,“中圈”市场需求推动形成教育、医疗等区域公共服务高地,同时倒逼“内圈”不断向纵深发展,再联系发展好“外圈”,攀枝花将驶上快车道。

王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