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怀 刘若辰 吴晓彤  郭静雯 吴亚飞

县富则民富,县强则民强。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等紧密相关。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必然要在区域分工背景下,激活各地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当前,全省正大力发展县域文旅产业,对增强县域发展动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全省183个行政县区市的文旅产业发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共同的挑战和难题?

近期,川报观察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深入走访了全省部分国家级景区的旅游大县、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各类特色小镇。

即日起,川报观察将推出《四川县域文旅产业发展调查系列报道》,从媒体视角探寻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困惑和收获、经验与启示。敬请关注。


四川县域文旅产业发展

调查系列报道之一

逾六成县区“靠山吃山”

近期,川报观察向全省183个县(市、区)的负责人、文旅部门负责人、文旅项目负责人发出《四川县区文旅产业发展调查问卷》

通过分析有效问卷和调查走访,我们发现,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发展中呈出来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现象问题,有的还有待厘清思路,有的还需要区县政府、景区、文旅企业共同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图读懂

《四川县区文旅产业发展调查问卷》

↓↓↓

(制图:杨璐嘉)

现象一:

“靠山吃山”挖掘尚浅

神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雄秀的乐山大佛、峨眉山,极具特色的川剧、蜀锦蜀绣……细数“家底”,以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为代表的四川独有文化旅游资源,早已蜚声海内外。

川报观察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在全省183个区县中超过64%的地方都是依靠自然景点景区或历史人文景点景区发展文旅产业,这其中就包括了分布在12个区县的12家国家5A级景区和遍布各市州的263家4A级景区。


“大多数地方在走‘靠山吃山’的资源禀赋型路子,但资源挖掘停留在表面。”不少县区负责人表示,脱离了自然人文资源谈文旅产业不现实,但如何深挖资源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依托现代文旅项目,盘活一些名气不大的资源,带动全区全域旅游的崛起是一条路子。”双流区副区长张瑞琴表示,当地通过打造华侨城农创园、空港花田国际航空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展现古蜀农耕文化,发展现代文创产业,较好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

没有自然人文资源的县区如何发展文旅产业?米易县委书记王飚则认为,该县因地制宜,探索阳光康养度假的特色模式,也是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现象二:

文旅产业“长得快,但块头小”

调查结果显示,有43.91%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文旅产业增速超过地方GDP增速,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而当提到县域文旅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时,1/5的区市县把文旅产业作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这其中既包括了成都、广元、阿坝等市州的传统旅游资源大县,又有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县域。

“长得快,但块头小。”有近五成县区市表示,当地文旅产业虽有一定规模,占比却较小,而在这些区县里,又有不到三成的区县文旅产业增速超过了地方GDP增速。

“文旅产业要起到支撑作用,就不能停留在‘门票经济’上。”在九寨沟县相关负责人看来,“支柱产业特色有余,支柱的能力却有限”正是许多地方面临的难题。他举例说,广东只比四川多一家5A景区,其去年接待入境游客3700余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200亿美元,均超四川10倍,“广东景点的名气并没有四川的大,为何能独占榜首?主要还是广东对文化产业的‘精耕细作’,不仅增加值全国第一,总量还占全国文化产业的七分之一。”

问卷解读↓↓

现象三:

知晓度成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

3月25日,在结束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展览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又亮相罗马。在三星堆博物馆有关负责人看来,每走出去一次,都为三星堆带来一批“流量”,“谁都羡慕600岁的故宫 ‘网红’,但其背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又有多少地方能学会?”

在移动互联网和文旅融合叠加下,一个地方或者景区的吸引力已经和“流量”息息相关,这一点也在调查结果中得以体现。

有66.11%的受访者认为,县区文旅资源的知晓度是影响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之一。

其次,51.34%的受访者也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对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此外,还有三成受访者认为,上级对县区经济发展的考核导向也是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现在,GDP仍然是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县级决策层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的资源配置上,自然会有不同的考量。”攀枝花市一县区负责人如是说。

同样,在实地调查中,凉山州一些县的干部也表示,当前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各级都是全力以赴,文旅产业发展在中心工作中的摆位也自然不是“那么重要”。

现象四:

同一地域营销目的未形成共识

知道了“流量”的重要性,超过90%的区县都在营销上下功夫。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各地营销主要集中在省内及市州,仅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偶尔会“走出去”。另一方面,当询问营销推广的主要目的时,近四成受访者表示是为了推广城市形象和品牌,三成的人希望通过节庆促销吸引外地游客,两成的人认为是推广景区景点特色。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景区等不同角色对于营销的目的还未形成共识。

“一定要明确产品个性来获取更契合、更忠诚的旅游者,再借助他们去扩大市场。网红产品和服务可以让游客有获得感和粘连性,为什么不呢?”在三星堆负责人看来,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重庆的“穿楼轻轨”“洪崖洞”、济南宽厚里的“连音社”这些地方都是抖音爆款,一个景点带火了一座城市,“熊猫算得上‘顶流’吧,但我们以大熊猫文化为核心的‘网红爆款’似乎还没有吧?”

问卷解读↓↓↓

现象五:

普遍缺乏专业人才

制约县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专业运营人才缺乏制约着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而通过“区县文旅产业发展建议”一问中的词频进行分析,“专业平台”“专业人才”也多次被提及。

“部门人手本来就不多,负责宣传营销的一两个人,还身兼数职。”一位来自攀枝花市基层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吐苦水”。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县级层面文旅部门缺乏来自旅游、文化或者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现象很普遍。

面临人才匮乏难题的不只是政府部门。因返乡业主带动几年时间里,安岳县燕桥村打造成了宝森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国柠檬小镇。“懂旅游的不懂农业,不能很好地和老百姓融入;懂农业不懂旅游,管理不好景区。”为了管理宝森柠檬小镇,做房地产起家的负责人周胜军请过多位职业经理人,但都因“不专业”而离开。

“故宫有专门的文创团队和新媒体营销团队,文能及时洞悉网络语言,武能勇于尝试高新科技,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群看来“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他以自家为例,峨眉山景区1998年组建了专门的营销部门,在中国景区中率先“吃螃蟹”,“像我们这类成熟的景区平台都缺人才,更别说偏远的地方了,人才如何’招得来、留得住’值得管理者思考。”

此外,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1/4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区县有文旅产业平台公司并真正发挥了作用,剩余的受访者则表示没有平台公司,或者有平台公司但并未发挥实际作用。

现象六:

政策支持 县长说“够了”局长说“不够”

4月10日,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进行公示。“从91个入围者进入候选40强,不愿失之交臂。”这段时间,松潘县副县长马劲松为创建工作忙个不停。

作为四川推动县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项目之一,“天府旅游名县”建设释放了巨大的政策红利:除了命名县将获奖3000万元,包括候选县在内的还能享受用地指标、项目支持、人才培养等一揽子“福利”。

在调查中,不少县市区负责人表示, “天府旅游名县”之所以 “抢手”,不仅在于名誉和光荣,还在于这些政策红利击中县域文旅发展的“短板”——缺乏资金。

从川报观察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有五成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有激励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支持力度非常有限,而这些受访者中,又有六成的人认为地方财政对文旅产业投入力度相当不足。

问卷解读↓↓↓

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对于“地方政策、资金对文旅产业投入支持力度大小”的看法上,有近七成的县区的县级负责人和该县文旅部门负责人认识不一。多数县级负责人从全局层面考量认为“够了”,但业务部门却认为“不够”。

“在目前政府对旅游的投入中,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用于打造旅游产品、营销推广等直接投入反而在减少。” 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毅认为,虽然当地从过去的“服务业发展资金安排切块资金200万元用于旅游发展”到2018年的“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但总体来看,政府对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相比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有不小差距,“此外,旅游项目融资渠道匮乏等难题使得文旅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既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又注重政府规划的指导。发展文旅产业,不只是资本投资运营这么简单,需要‘两只手’共同出力。”业内人士认为,正如在问卷调查中各基层相关人员提到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被鼓励进入文旅领域,要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关系列报道,请点击标题直达↓↓↓


县域文旅产业调查②:乡村旅游六大现象,哪个是你家乡的痛点?

县域文旅产业调查③:文旅大县现状如何?景区和城区有无形的“墙”

县域文旅产业调查④:古镇游,在新与旧之间找平衡

县域文旅产业调查⑤:谁能当四川旅游副中心?它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