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婧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在绵阳市档案馆收藏着徐向前元帅的一封亲笔信。信封上,收信人为戴理轩,落款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
这封信写了什么?绵阳市档案馆馆长汤克斌向我们讲述了档案背后的故事。
“戴理轩、董家志同志:你们的来信收到了……目前国家财政经济尚有困难,只希望你们保持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要尽你们的可能,努力于劳动生产,解决你们自己的生活问题,人民政府在可能的范围内当设法帮助你们找生活之道。”徐向前在信中这样写道。
原来,1960年年底,住在绵阳泗王庙(今铁牛广场一带)的戴理轩和董家志生活十分窘困,万不得已,向他们的老首长徐向前写信,述说生活情况,请求给予帮助。在收到来信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徐向前在1961年2月,给他们写了回信。
汤克斌说,1959年至1961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徐向前,要解决老部下的生活困难应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在回信中却依然要求老部下“保持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徐帅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联系群众的高尚情怀。
徐帅这样要求别人,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三年困难时期,机关干部粮食不够吃,常吃一些代食品。管理人员从徐帅身体健康着想,有时想买点肉食,他总是严肃地说:“全国人民都很困难,毛主席和周总理带头不吃肉,我能吃得下吗?我们是人民勤务员,国家有困难,百姓有饿死的,我们不能有丝毫特殊啊!”
他穿衣服也不讲究,领口、袖口常常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解放战争时期,他亲手织的一件毛背心,解放后一直穿了十几年。一床被面,直到洗破了才同意换下。在家时,他总是一身普普通通的旧衣服。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布衣元帅”。
1955年,在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那天,徐老曾满含深情地说:“我们这些人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汤克斌说,这张珍贵的档案充分展现了徐老一贯艰苦朴素、勤俭办事,保持普通劳动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
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继续传承好、发扬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家宝精神,珍惜好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干事创业好环境,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真抓实干做好档案工作、发出档案声音、展现档案担当、彰显档案作为。
(图片由绵阳市档案馆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解放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保持优良作风!
老革命家艰苦朴素,勤俭办事
保持优良作风
徐老元帅亲笔信
发扬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