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孃,明天早上记得和叔叔空腹来体检,这两天要降温,出门穿厚点哈。”3月30日下午,来门诊看病的患者虽然不如上午多,但成都市双流区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康复科主任刘海英并没闲下来,她还要给近40名签约居民打回访电话。“我们团队服务的重点人群大多是中老年人,最近天气比较反复,我要多提醒一下他们,免得出门感冒了。”正是因为平时温暖的问候、贴心的服务,让刘海英所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与重点人群的签约率达到了90%以上。

多跑腿更勤奋

服务两万居民有“秘诀”

记者了解到,刘海英作为团队长的家庭医生团队共有11人,所服务的蛟龙社区居民超过了两万人。如何才能做好基数这么庞大的居民的服务呢?刘海英坦言只能靠“笨办法”——多跑腿,更勤奋!“别的团队一个月去社区2次,我们就去4次,别的团队做义诊时7:30到现场,我们就7:00到。”刘海英说,“笨办法”带来了“大惊喜”,从最开始居民参加义诊不积极、打电话直接挂,到现在居民只要见到他们来社区义诊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刘医生,你们又来了啊!一会儿我给你们端几杯热水过来哈。”

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家庭医生并享有高品质医疗服务是刘海英及其团队的目标,因此,她珍惜每一次随访、义诊时与居民们的互动机会。不同的药应该怎么吃?需不需要到院里来做针灸理疗?她总会耐心仔细地指导居民。久而久之,刘海英的“铁粉”越来越多。“居民们都特别可爱,我有一位签约了3年的患者,是一个72岁患有高血压、膝关节炎的刘婆婆,她每次来找我检查,都会偷偷放一把自家种的青菜在我办公桌下,我不要她就会生气,真的像个老小孩。”刘海英感叹,正是有了居民这些温暖的回应,让她更加不能辜负患者对家医的每一份期待。

减免治疗费

让低收入人群病有所医

家庭医生作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让辖区居民病有所医责无旁贷。

“当遇到那些收入确实比较低,支付治疗费困难的患者时,中心会有相应的减免政策。”刘海英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来找自己做康复治疗的的清洁工吴姐,她进诊室的时候,全身痛得甚至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却一再强调自己只针灸一次就可以了。“我给她检查后发现,她这种酸痛的情况起码需要连续做10次针灸才能有所好转。”而面对吴姐的为难表情,刘海英看出了她经济上的窘迫情况,当了解到她月薪只有2000元,还要抚养一个智力障碍的女儿和年纪尚小的外孙后,刘海英马上把相关情况报告给中心领导,最后经中心研究决定,减免吴大姐的治疗费用,只象征性地收取了针灸所使用的的银针成本费。“吴姐为此很感动,10次的针灸理疗也大大缓解了她的疼痛状况,现在她还经常来诊室看我们,每次都是把感谢挂在嘴边,说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这不是我们家庭医生应该做的吗?”刘海英说道。

养生观念深入人心

个性化中医药签约包“吃香”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注重养生,中医药正在被更多的居民所青睐。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居民需求所推出的家庭医生个性化C包(中医药康复理疗包)越来越“吃香”。“推出C包以后,我的病人越来越少了!”刘海英笑着道出了其中原委,C包里面的三伏贴、三伏灸起到了“中医治未病”的良好作用,不少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都因为三伏贴而受益,“以前很多经常都在跑医院的患者,因为坚持每年来我们这里贴三伏贴,抵抗力明显增强,跑医院的次数大大减少了!”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海英团队还自创了一套中医保健操,深受居民的喜爱。“疫情期间大家都待在家里,没有怎么运动,电话随访的时候,有居民反映天天埋头看手机,颈椎腰椎很不舒服。”为了让居民在家也“动起来”,这套中医保健操应运而生,刘海英为此还专门录制了视频发到微信群里供居民们观看,“看着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我们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思佳 实习生 杨灵珠 摄影 刘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