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 记者 陈松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周永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看到自己荣获殊荣的新闻后,周永开老人激动中更透露着平静。他说,自己做的这些工作,离党和人民对事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2019年7月和2020年11月,川观新闻记者两次采访周永开,也与周永开的亲友、同事对话交流。从一段段讲述和一件件小事中,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老党员形象,逐渐立体起来。

不变的信仰,执着的追求

1928年,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户农民家中。年少时,他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打土匪、分田地,为农民办实事,革命的种子从此便埋藏在他幼小的心灵。

194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17岁的周永开举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天起,周永开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实事”。

怀着这样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永开从事地下党工作,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毅然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原巴中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一直用行动践行自己年少时许下的承诺。

认真、较真,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时至今日,周永开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反复强调:“当纪委书记,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惩贪治腐,不能只面向基层干部,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提起当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顶着许多压力,查办了两个地区副专员的案件,都依纪依法给予了处理。“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对党不忠诚、背着组织干坏事的干部。今天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英明的决策。”

“我们必须得罪贪腐分子,让人民相信我们。”纪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信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支撑我的始终是不变的信仰。”

“这依靠那依靠,依靠群众就力量无边”

离休后的周永开,把精力投向万源花萼山自然保护区。近些年,周永开不能出远门了,但花萼山的葱茏永远在他脑海中。

1991年离休后,周永开放弃安逸闲适的生活,来到花萼山,到群众院坝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带领百姓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他带头植树1000余亩,带动附近村民成为义务护林员。

花萼山深处的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周永开一住十数年。周永开当年踏进花萼山时,如今的村支部副书记杜成柳只有几岁。杜成柳记得,这位“外来的老爷爷”挨家挨户宣传植树护林思想……杜成柳还常听家人说,“周书记又在为我们项家坪村修路了”“周书记帮我们通了电”。周永开为项家坪村带来的一点点变化,逐渐印刻在年少的杜成柳脑海中。

与周永开打交道20余年的项家坪村村支书项尔方有点“怕”他。彼时的项家坪,只能沿着一条小河沟进出村。村民出村卖东西靠肩挑背磨,凌晨4时出发,晚上8时才能回到家。周永开看在眼里,放出话:“不让花萼山人民看上电视、坐上车,我就去跳玄天关。”

要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路,当年30多岁的村文书项尔方想都不敢想。他跟着周永开三进达州城,为村道争取到启动资金。修路缺资金,工程修修停停,周永开又把时任万源市长请到山里体察民情。2004年10月,项家坪村终于有了一条通村硬化路。同样在他的强力推动下,项家坪村于2007年通电,摘掉达州市“最后一个无电村”帽子。

“上世纪50年代末,他在任原巴中县委副书记时,为了解决农村群众生活困难,发展生产,他60%以上时间都在农村,还带头‘当农民’,在群众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8个多月。”达州市纪委退休干部李仕德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与这位“外来的老爷爷”接触过程中,杜成柳常常听到他叮嘱花萼山的干部:千难万难,有党的领导就不难;这依靠那依靠,依靠群众就力量无边。

在达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武先看来,周永开身上最可贵的是他75年如一日,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不变。

“亲手交党费,让我时刻想到自己的党员身份”

记者第一次见到周永开,是在他居住了近30年的老房子里。家里陈设简朴,桌椅沙发都是几十年前的,家里只有一部小电视、一台挂式空调体现出一些现代感。地方领导关心他的居住条件,周永开摆摆手,“群众住好了,我们才放心;大多数群众住上好房子,我们少数人差一点,我没有怨言。”

周永开的孙女周婧回忆,2005年,达州市纪委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他第一个选,但他没要。“爷爷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我们后辈也已经习惯他这样了。”

上世纪80年代,周永开任地委副书记,他的妻子吴应明是一般干部。当时组织部门拟提拔她为副县级。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当时的地委书记说,吴应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也影响党的形象”。

“75个年头受党的教育培育,不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的意识融入到周永开的血液里面了!”李兰说。

周永开与吴应明相濡以沫几十年,很少拌嘴红脸。但两人有时候却也在暗地里“较劲”。今年初,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周永开与老伴天天在电视里关注武汉的疫情防控情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周永开突然对老伴说:“我想给武汉人民捐些钱,支持他们的疫情防控工作。”老伴一听,不乐意了,“凭什么你捐我不捐,你想搞特殊化?”结果周永开妥协,老两口一合计,用两人的名义共同为武汉捐了数万元。

两人暗地里“较劲”还体现在党费的缴纳上。多年前,周永开与吴应明达成一项“协议”:“我们比一下,看谁先把党费交给组织。”每个月的23日,是周永开夫妻俩收到退休金的日子。第二天一早,两人就会到银行把党费取出来,然后搭乘不同的公交车线路,将党费交给各自所在的退休党支部。

11月16日,记者在周永开泛黄的党费证扉页见到两行字格外醒目:“党费月月交,党性步步强”。这是周永开亲笔写下的格言。小本子记录着从2016年1月至今,每月交纳党费的时间、金额和收款人签字。这样的小本子,周永开的抽屉里还有厚厚一摞。

“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这是我和妻子对在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020年2月13日上午,周永开夫妇将早早委托儿女从银行取出的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周永开的心。当他得知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干部群众超常付出,自己却不能帮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最终周永开和妻子商量决定,捐出平日里省吃俭用下来的10万元积蓄,为帮助武汉战胜疫情尽自己的最大所能。

“无力上前线,小情助武汉。疫情当前,我们年纪大了,就只能捐出一点钱表达心意。”周永开说这话时,眼中泛起了泪光。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而来。每每回忆起当年“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资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说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服,更是穿了几十年。

然而,每当遇到那些有益于群众的事,周永开却总是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购买树苗,守山护林;捐赠奖学金近20万元,助学救困;多次主动缴纳特殊党费,2019年7月一次缴纳10万元……

这些年,他已经记不清捐献了多少钱,但他始终记得“把一切奉献给人民”的庄重承诺。“共产党人没有私心,等我们老了,我所有家产包括这房子也捐献给国家。”

相关报道 >>

新春走基层丨达州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共产党员要不停学习,才能进步

达州离休纪检监察干部周永开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人们眼中的周永开:老去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信仰

最美奋斗者 | 原中共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永开:一匹永葆热情的负轭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