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徐登林
“困于路,穷于水。”这是甘孜州得荣县水务局局长罗绒益西3月14日向记者说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当天,《得荣县2017-2020年水利生态脱贫(太阳能光伏提灌)规划》宣布正式实施。此前,在得荣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该县提出“十三五”“1235”发展战略,其中“2”就指要努力突破水利和教育两大基础瓶颈。
地处金沙江边,为啥得荣县还会因水而穷?解决水问题当地都有什么成功尝试?突破当地水问题的掣肘因素关键在哪里?
一大家人与4亩薄地
“家里有多少人?”“因为与弟弟没分家,我们一大家人从老人到孙辈一共有10口人。”“家里有多少亩土地?”“就4亩薄地。”“怎么叫薄地?”“如果雨水调匀,能收获青稞、玉米、马铃薯等,如果天旱,收入会大幅减少甚至绝收。”
这是3月12日,记者在甘孜州得荣县瓦卡镇子实村与村党支部副书记忠勇次仁的对话。他说,在当地,每家人的耕地都非常少,而且收成靠天极不稳定。
据了解,得荣县境内有“一江四河”,即金沙江、定曲河、玛曲河、许曲河和岗曲河,年均总径流量52.28亿立方米。这么多的水为什么当地还说缺水?得荣县气象局局长牟莉告诉记者,一方面,当地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峡谷里的水很难被高山利用;另一方面,当地历年平均年总降水量为347.1毫米,而历年平均年总蒸发量为2368.8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8倍,日照时数2097小时/年。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介绍,得荣县因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数长,成为我省最干旱的县,在业内有“西南干旱中心”的称号。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形成当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山顶绿帽子,山腰光肚子,山脚破鞋子。”因为穷于水,2015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096元,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一次有益的尝试
“‘十一五’和‘十二五’,我县先后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多个工程,塘堰和沟渠建设也不少,但总感觉解决不了‘山下水白流,山上土冒烟’的问题。”得荣县水务局水利水土保持站站长张彪认为,最成功的尝试应该是2014年省级财政支持的光伏水源工程试点。
张彪所说的光伏水源工程实际上是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工程,该工程于2014年7月立项,2015年1月在忠勇次仁所在的子实村开工建设,2015年3月底竣工投入使用,这项工程总投入85万元,铺设了150块太阳能电池板,架设管道350米,提水扬程132米,适时提水流量每天180立方米。
“去年,我们家的4亩耕地全部种了青稞,亩产达到1100斤,这在以前不可想象。”忠勇次仁告诉记者,该村27户人的120多亩耕地去年都有了好收成,全靠太阳能提灌站将水从岗学河提高到半山上,庄稼有了水的浇灌,收成不再靠天。忠勇次仁特别告诉记者,有了水之后,县上专门为子实村谋划了水产配套项目,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该村的8户贫困户也将因此提前一年脱贫。
受到子实村太阳能提灌站良好效益的激励,得荣县水务局又向省、州上报了18个光伏水源工程项目。
光伏水如何全面上山?
从2014年到2017年,得荣县申报光伏水源工程共计19个,实际建成瓦卡镇子实村、曲雅贡乡绒学村等3个地方项目。在得荣县委书记雷建新看来,这个速度和规模并不令人满意。“2020年,要让我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如期脱贫,光伏水源工程推进速度应该更快一些,规模应该更大一些。”他认为。
在光伏水源工程建设上,雷建新为何如此心急?原来,根据该县林业部门统计,目前,得荣县退耕还林面积4.61万亩,而荒山荒地达到39.4万亩。“人均荒山荒地超过13亩,这些山地如果借助光伏水源工程灌溉,无论是恢复造林或者种植经果林,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是相当可观。”雷建新说,如果光伏水源工程能够对这些荒山荒地实现全覆盖,那么,得荣县群众将会从“穷于水”变成“富于水”。
得荣县荒山荒地都被利用的技术条件具备吗?“没有技术障碍,目前公司在攀枝花已经建成了一级提水扬程达700多米的光伏水源工程,即使是提水扬程2000米,只需三级提升即可实现。”子实村光伏水源工程施工方——四川长江飞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骆洪恩认为。
《得荣县2017-2020年水利生态脱贫(太阳能光伏提灌)规划》预计在2020年前,总投资1.56亿元,建设56处太阳能光伏提灌站,总装机10628千瓦,新增、改善灌面2.05万亩。罗绒益西表示,这项规划一旦实施,得荣县“穷于水”的状况将会得到改变,项目所在村的2000多名贫困人口将因此成为最大受益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