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五周年。北京城管执法部门以聚焦“全流程全环节查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违法行为”为主线,全面加强各环节的执法检查工作,力求通过末端执法形成闭环,在促进源头减量、规范分类行为、提升回收质量和处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5年来,北京城管执法部门适用《条例》纠正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近50万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生活垃圾类诉求同比2021年下降近九成,降幅明显。

突出“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精准执法”。结合首都季节特点,有侧重的开展各类主题执法,重点对“混堆混放”“混投混扔”“混装混运”等违法形态开展动态整治,对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的违法行为,勇于面对问题、严格执法,助力构建垃圾分类的良好法治格局,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及居民个人从被动遵守法规到主动履责。

聚焦全链条全环节打击生活垃圾相关违法行为。城管执法部门以“混装混运”案件查处为切入点,全面排查生活垃圾各环节分类管理责任,如中转、运输单位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排查前端合同签订、垃圾贮存、台账记录等情况,同时加强对末端消纳环节的监管,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全链条管理秩序,切实达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

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执法检查。针对工作日早晚,及双休日、节假日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高峰时段,动态调整进社区的时间及执法力量,重点查处个人混投混扔、小区未按规定设置和管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未分类收集贮存、垃圾收运不及时等违法行为,通过执法促进前端管理,减少垃圾满冒、违规交运等现象发生,引导居民巩固好当前垃圾分类取得的成果。

突出科技赋能。充分利用城管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模型,将群众诉求、执法检查情况以及行政处罚等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多发区域、类型进行落图落点,根据违法形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巡查计划,针对性地调整执法力量,借助科技力量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

突出“执法普法”。以生活垃圾分类普法宣传、执法检查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组织“城管开放日”“城市文明加油站”等社会宣传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普及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拓展与行业协会联动合作,联动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开展宣传的合作模式,让更多从业人员通过直接便捷的渠道知晓违法行为的影响和危害,从源头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同时,策划推送剧情、法宣类的微信贴文和短视频,以网感十足、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宣传引导,推送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