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4月30日, “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总部项目(以下简称“总部项目”)在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68亩,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预计2028年2月建成。

2021年10月,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建设策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按照“总体谋划、长远定位,立足现实、分期实施”的原则,最终打造成为强内力、聚外力、激活力的服务“一带一路”市场的实体开放平台。

此次启动建设的总部项目是“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的重要平台,也是四川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总部项目有哪些创新之处?对四川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启动现场。省港投集团供图

“贸、展、服”三维协同,拉近成都与世界的距离

根据《方案》,“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将构建“双核两带多廊”格局。其中,“双核”指依托成都铁路和航空开放口岸打造“双核”,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双流区、东部新区为其中一核,将着力构建联通世界的国际多式联运立体枢纽体系、国际适空商贸物流集散分拨中心、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将《方案》的“规划图”变成落地的“施工图”,总部项目应运而生。总部项目技术负责人董效民介绍,项目以花瓣为形、灯塔为意,设计两栋商贸总部大厦,集聚数字化贸易平台、国际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等新平台,构建“贸、展、服”三维协同的商贸生态。

总部项目效果图。省港投集团供图

“贸、展、服”三维协同是总部项目的一大亮点,通过展览展示,带动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进一步加强四川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根据总部项目规划,西侧是商贸街区,汇聚丝路首店、人工智能展示店、国际国内品牌旗舰店、国际地理标志集合店等,聚集各类创新品牌的体验销售;东侧以生活服务为主打,米其林名店、全球特色餐饮、国际特色文化体验集合店,让大家体验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中间计划打造世界港湾广场、丝路特色会展中心等,将配合举办国际文创集市以及各国的节庆集市,品牌新品发布会及时装秀、音乐节、灯光秀等活动。

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场景:一场泰国主题周活动在总部项目举办,整个空间都将被象纹、莲花等元素装扮,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的展会上购买泰国商品,在生活服务街区品尝泰国小吃,还能在街区体验泰国宋干节的特色活动……不出国门,就能实现泰国“一日游”。

发掘“一带一路”贸易潜力,构筑四川高水平开放载体

近年来,四川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相互需求体量不断提增。四川省商务厅对外贸易运行处处长刘强介绍,2024年,四川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达4616.8亿元,同比增长11.5%。进出口商品涵盖了8000多个,四川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受欢迎,对方的鲜榴莲、铬矿砂、鱼粉、褐煤等产品畅销四川市场,体现了双方之间蕴含的巨大贸易潜力。

总部项目效果图。省港投集团供图

推动贸易潜力转化为合作实际,离不开平台和枢纽的支撑。总部项目旨在打造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高效聚合的新枢纽、全球商贸与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新平台。未来,还将围绕内外贸一体化贸易服务、展贸交易、贸易总部,以数字化贸易平台、国际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川货出海等新平台,打造产贸协同共进的全新生态圈与供应链。

省港投集团是总部项目的业主单位,该集团连续三年外贸进出口额居省属企业首位,已成为四川对外开放“主力军”。集团董事长杨军表示,下一步将发挥集团在现代综合物贸业务上的优势,依托集团构建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供应链服务体系、国际经贸合作体系,将总部项目打造成为四川高水平对外开放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