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观察 谭裕骑 马帼才
据巴中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消息,近日,巴中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员在通江新发现两处不可移动文物——丁滩坝古河槽与瓦子坝中西合璧廊桥,为蜀道—巴中段(米仓古道)水陆交通与近现代桥梁建筑再添新证。
巴中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丁滩坝河槽,位于广纳镇大通江河丁滩坝,河槽长约50米,宽约7米,两岸岩石上有规整人工凿痕及桩孔。“《船工滩歌》中唱,大浪飘飘扯索荡,化鱼滩上打一网。园卫三滩广纳子,仅防丁滩扯不起。足见该水道的艰险,在枯水季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巴中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介绍,该河槽是米仓古道水路上的重要历史遗存,自秦汉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承担着布匹、棉花、粮食、盐巴、木材等物资的运输功能,堪称研究古代川陕交通史与长江水系漕运网络的“活化石”。
巴中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而瓦子坝廊桥,位于青峪镇青水坝村,建于1974年。桥高13.7米,穿斗木结构,双重檐,小青瓦屋面,两端架于自然岩石上,全木料支撑。该桥设计既有西方工学结构的基础,又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样式,在国内不多见。该桥保存较好,至今仍在使用,为研究中国桥梁及建筑文化提供了珍贵范本。
据悉,此次两处新发现文物,是巴中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既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丰富了巴中市文物的细类,也彰显出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