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近日,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二次榜单”发布,共9个中榜项目,其中2项由自然资源厅牵头,分别为山洪泥石流动态调查与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山洪泥石流精细化预警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去年9月,自然资源厅等12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集智攻关,推动解决全省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堵点、断点、痛点、难点。如何“揭榜”?如何“挂帅”?

精准“揪”出隐患点

强化泥石流灾害防范处置

据统计,近年来四川80%新增地质灾害发生在已知预案点外。其中,泥石流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发生频率最高、防范难度最大的地质灾害。

精准“揪”出隐患点,做好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四川通过实施全省域“空天地”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等举措,持续强化泥石流灾害防范处置工作。

“但泥石流防治面临三大难题,即关键要素掌握难、精准风险防控难、动态变化掌握难。”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科研室副主任张群介绍,现有调查精度只能初步查明沟口中下游流域,难以全覆盖、精细化查清泥石流全流域的基本情况,不能精准支撑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需求。此外,地质灾害体不断演化,加之受地震、强降雨等因素影响,泥石流物源分布与规律也在不断变化,一次精细化的调查很难动态掌握泥石流情况。

发布两次“榜单”

最大范围汇聚防灾合力

“此前,我们已联合相关部门和地方单位摸清防灾减灾救灾的短板、弱项和问题,并打磨细化形成‘一次榜单’。”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10月,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一次榜单”发布,详细说明现状问题、需求和预期效果。揭榜单位踊跃报名,其中,由自然资源厅牵头的2个项目共收到省内外26家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的揭榜材料。“我们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在最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其他揭榜材料的意见建议,完善形成综合解决方案。”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后,“问题榜单”细化为“二次榜单”发布,并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最终,2个项目分别由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揭榜”。

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牵头部门将与“揭榜”单位签订“军令状”,实行“清单式”和“里程碑式”管理,明确考核节点和要求。“揭榜”项目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将在雅安市、甘孜州等灾害多发易发地区边试点、边验证、边完善,形成可实操、可落地的科研成果,计划在2026年12月底前开展项目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