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浪潮中,“合肥力量”正快速崛起,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其中,合肥民营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奔跑注入强劲动力。
坚守技术创新“底色”
蛇年新春以来,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工厂内格外忙碌。
只见一个形如立体车库的巨大空间里,穿梭机和升降机不停地存取、转运,仿佛隐形的巨人在抓“公仔娃娃”。预存的“毛坯”车身被轻松抓取,迅速发往各条定制化的生产线。这是蔚来首创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也是其实现高效柔性化生产的重要“法宝”之一。
蔚来F2工厂“魔方”车辆存取平台。张大岗 摄
汽车制造涉及众多的零部件及供应链企业,如何高效协同合作?
该工厂自主研发的“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犹如为工厂装备了一个“智慧大脑”。“这一系统实现了从订单接收、生产计划编排、物料精准配送,到成品顺利下线的全链条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不仅让生产流程变得智能化且透明,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蔚来第二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一系列前沿“智造”技术的加持下,蔚来第二工厂打破传统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去年11月,在中汽中心首届汽车制造超级工厂评选活动中,这座工厂被评为“汽车制造超级工厂”,并获得“最佳数字化应用奖”。
技术创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关键,也是蔚来始终坚守的“底色”。
目前,蔚来拥有全球研发人员11000人左右,全球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达9500项,覆盖智能电动汽车全业务场景,已构建12项全栈技术布局并产出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特别是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的成功流片,以及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的全量发布,实现了“有芯有魂”的突破。
蔚来创始人李斌介绍,2025年是蔚来的技术大年,从3月份开始,满血版的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自研的全球第一颗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芯片,以及基于世界模型的端到端城区智驾将陆续交付。2025年将是蔚来的产品大年,旗下三大品牌都会有新车发布。“我们将继续深挖技术潜力,力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中国智造’强势赋能。”
打造“整零”协同产业生态
加速奔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合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实现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全满贯”。
在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和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双双“上榜”,位列“营收百强榜单”第三和第四名。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壮大,既需要整车企业的龙头引领,也离不开零部件企业的协同配套。
国轩电池生产线。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种智能化设备快速运转。作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和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国轩高科主营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等,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
过去一年,国轩高科在产品技术领域推出多项重磅成果,包括“发布即量产”的5C超快充G刻电池、高镍三元圆柱电池产品星晨电池,以及目前业内大热的全固态电池技术。
在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的空悬工厂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全天候运行。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加速度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汽车配件如流水般传送,发往全国各地,在各款新能源汽车中“大显神通”。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走向世界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汽车智能空气悬架系统,是首批国产化替代项目。该系统可根据驾驶环境自动控制车身高度、倾斜度,调整减震阻力,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此外,合肥保隆还在智能驾驶方面积极布局,核心技术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双目视觉、单目视觉、360环视、自动泊车、舱内视觉和舱内雷达以及智能驾驶系统,技术水平位居国内行业前列。
在合肥整车企业中,民营经济可谓顶天立地;在核心零部件及后市场领域,民营企业更是百花齐放,为产业集聚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
厚植产业发展土壤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技术的比拼,也离不开植根的土壤。
近年来,合肥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产业集聚,助企业发展。
聚焦关键技术,合肥积极发挥大院大所创新资源优势,共建6家汽车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60家,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
同时,组建5000亿元的基金丛林,其中汽车产业专业基金16支,总规模超600亿元,为产业发展带来充足的金融活水。
在蔚来第50万台量产车下线仪式现场,李斌说,合肥市在蔚来困境时坚定投资蔚来,在蔚来的日常经营中都能想企业之所想,“蔚来的发展,离不开安徽合肥这方创业沃土,安徽合肥的营商环境,是蔚来克服挑战、坚定前行的信心所在。”
合肥比亚迪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0个月,产值过百亿用时5个月……“合肥效率”遇上“比亚迪速度”,早已成为一段佳话。
不止于此。去年,合肥历时7个月紧张施工、总投资7.25亿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拼”出一条铁路专用线——合肥下塘工业园铁路专用线。
该专线连接铁路联运通道,西连中欧班列通道,每年可装运60万辆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升合肥“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水平,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物流保障。
民营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壮大,也引领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加速攀登。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创佳绩,产量突破137万辆,同比增长84%,产业链产值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710亿元。这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合肥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的生动写照。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将始终秉持“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的理念,全力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务实的支持。“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整零协同、芯车联动、智车融合的战略布局,持续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配套能力,加速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编发 | 全媒体编辑 韩洁
一审 | 韩洁;二审 | 束芳;三审 | 许超众
合肥日报继续给粉丝送福利啦!
2月10日至2月23日期间,凡在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留言区进行留言且将合肥日报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的读者,我们将选出留言精选次数最多的4名读者,赠送合肥日报与百武西联名出品的价值199元的T恤衫一件。(奖品需自行领取,不在合肥本地的粉丝可以到付方式邮寄)。
加入粉丝群方式
↓↓↓
在微信公众号聊天对话框输入关键词“粉丝群”加入合肥日报粉丝群※活动最终解释权为本报所有,如有疑问请加入粉丝群咨询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