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企业了解新技术转化应用、人才招引留育的瓶颈,仔细记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建议诉求……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步履不停,频频深入企业调研。
作为身处企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周迪长期关注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也对新技术如何赋能千行百业有着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
“人大代表的责任重大,我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专长,提出更有质量的建议。”周迪说。
去年,周迪走访10余所学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后,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一份有关“推广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会后,这份建议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杭州市滨江区增加了智能设备应用覆盖面,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右四)在企业走访调研。(受访者供图)
建议办理有回应,持续激发周迪的履职热情。
2024年,杭州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牵涉到一件知识产权纠纷,找到周迪寻求帮助。
“我拥有500多项专利,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有300多项,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对知识产权领域有较为深入专业的积累。”周迪说。全面了解纠纷的前因后果后,他帮助该企业重新梳理了材料,并客观地向司法部门作了陈述。
这个案件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视,经过反复协调沟通,最终取得理想的结果——两家企业达成庭外和解。但周迪在整理材料过程中发现,此前类似的案件在国内并不鲜见。
“结合对已有案例的分析,我发现目前对于企业传承品牌设计基因的‘纵向系列产品’如何保护,尚未予以明确规定,许多企业的后续改进型外观设计,一旦发生诉讼纠纷,常常因与历史款型设计具有一定相似性而被宣告无效。”周迪说,这一状况妨害了企业同系列产品的连续创新,进而影响到企业持续创新以及提升竞争力的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抱着这样的理念,周迪在本职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精力走访调研,领衔提出“修订专利法相关规定,加强迭代产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左二)在社区基层调研。(受访者供图)
同时,周迪还发现,随着更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相较欧美国家,我国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导致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同程度受到制约,进而减弱全球竞争力。
“今年全国人代会我准备了20多份建议,其中一份就是优化我国海外专利布局、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建议,希望能为更多国际化企业提供启示借鉴。”周迪说。
“科学技术演进的速度日益加快,广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新挑战,我将进一步推动履职和本职工作相结合,从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倾听基层声音,为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贡献更多力量。”周迪说。
【记者手记】
朴素的穿着、轻柔平和的语调,手握500多项专利的周迪如同低调的“扫地僧”。在交谈过程中,他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专注”和“专业”。
在采访中,涉及时间、数量等具体细节,周迪总会拿出资料仔细查阅核实。一年来的履职经历,他都做了详细记录,专注的履职态度成为他形成有针对性、高质量建议的“密码”。
凭借知识产权领域的深耕积累,周迪以客观专业的陈述帮助企业维权,并结合热门行业的发展趋势,举一反三地提出相关建议,正是他的这种专业精神有力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记者魏一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