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委员名片


甘华田,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学科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

履职故事


“今年全国两会,医疗和养老都是我的关注点。尤其是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这对解决看病难至关重要。”2月18日,甘华田开门见山地说。

自2016年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全面推广以来,家庭医生规模持续增长,签约率稳步提升,国家更明确提出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制度推行多年,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甘华田表示,让家庭医生真正发挥作用,助力解决看病难题,可从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人人要拥有家庭医生,就要提高家庭医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增加岗位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甘华田坦言,过去一年调研发现,当前家庭医生队伍的数量和能力都有待提升,建议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通过定向培养、协议就业等多元化方式,引导医学毕业生从事家庭医生工作。

发力方向之二,还要提高家庭医生社会认可度。“‘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关键在于以服务为核心,用创新机制和多元宣传,提升信任度。”甘华田举例,家庭医生群体可拓宽多元服务内容,为重点人群提供“一对一”服务、医疗康复服务、追踪式健康管理等,建立专项奖励资金,对服务好的家庭医生给予相应奖励。

“家庭医生制度要落实好,还离不开制度完善和法律保障,除急诊外,应逐步引导患者通过家庭医生就医。”甘华田表示,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家庭医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充满不确定性,国内尚未构建起统一的服务规范、标准及考核体系,不少地区以签约数量、群众满意度和续约率来衡量家庭医生工作业绩,忽略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家庭医生制度服务规范和考核体系,各地区也可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标准,精心设置绩效考核内容,尤其是要将居民满意度、服务质量纳入考核重要指标,拓宽家庭医生职业晋升渠道。

今年,社区养老也成为甘华田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去年,甘华田带队赴海口市、湛江市开展“拓展银发经济 推动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将好经验、好做法融入调研报告,转化为助推成都市老年健康产业提质升级的高质量参谋建议。同时,甘华田还先后深入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养老机构及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目前养老服务人才严重匮乏,专业护理人员供不应求,极大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社区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在区域之间差距显著,部分老旧小区和农村社区的基本养老设施难以保障。

甘华田建议,各地加快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制定实施多层次的养老人才晋升机制,各地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对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丰富老年活动场所,提供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元化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老年教育也是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建议筹措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社区老年教育资金,加快老年教育法和终身教育法的立法进程,将老年教育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甘华田说。

两会展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医生和社区养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和服务优化,家庭医生成为每个家庭的“第一道健康防线”,社区养老场所也能变身银发族的“第二客厅”,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民生愿景照进现实。希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能听到更多建设性的思路与方案,推动这些民生福祉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