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2022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将“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之首。2024年,四川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
2024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这离不开“天府良田”的重要支撑。过去一年,四川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有何创新?又有何收获?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工人在驾驶大型机械进行高标准农田施工作业。周松林 摄
创新模式
超四成采用整区域集中推进方式
“大家抓紧时间,吃完开干!”2月7日一早,南充市蓬安县徐家镇太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施工方负责人何涛催促大伙儿开工,确保4月中旬完成水渠道路建设,保障春耕生产。
2023年,蓬安县与都江堰灌区成功入选国家级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按照相关要求,试点区域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集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整区域建设项目区,引领带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整区域集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优势在哪?
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蓬安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属于典型丘陵地貌,土地细碎,机械化作业难,规模化集中经营的基础条件较差。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全县高标准农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通过整村整组推进打破地域界限,有效破解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应用不高和耕作成本相对较高、收益相对较低等问题。
蓬安县徐家镇太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刘永红 摄
同样入选国家级试点,都江堰灌区已展现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综合优势。
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科长周路介绍,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升耕地地力条件、提高粮油作物生产能力,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同时,还可以解决项目区耕地流转难题,提升规模化经营程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此外,规模化经营后,可减少区域内农药、化肥施用量,助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目前,整区域集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正逐步覆盖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全省安排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73.4万亩,占全省建设任务的40.8%。持续抓好都江堰灌区、蓬安县国家级和3市17县(市、区)省级试点,全省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累计达49个。截至去年底,第一批10个省级试点县已率先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提质增效
规划、施工、考核全方位部署
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建,还要能用。过去,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因农户参与度不高、业务主管部门唱“独角戏”等,部分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出现抵御旱洪能力弱、宜机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对此,我省出台《四川省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十条措施》,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提档升级,年均改造提升200万亩左右。
此外,四川将2024年确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攻坚年,出台各项办法措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规划到施工、再到考核进行部署。
在项目设计源头环节,要求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严格专家论证、技术审查,以业主和农户种植需求为导向,会同村组干部实地踏勘,因地制宜确定田、土、水、路等建设重点和标准。
2024年以来,四川全面推行项目储备制度,要求项目县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提前开展规划设计;同时调整省级农田建设专家库,2024年首次选派专家参加市(州)实施方案审查,首次组织专家开展2025年省级储备项目审查。
在施工监管环节,落实主管部门、业主、监理、施工、基层组织、农民代表等“六方”共管机制,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开展常态化质量抽检,建立参建单位“黑名单”制度。
在验收考核环节,2024年,四川建立工程质量常态化抽检制度,采取委托第三方抽检和省级抽检2种方式,对14个市的24个项目开展工程质量抽检,对于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到位。
制度保障
法治护航“天府良田”建设
目前,四川已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任务还很重、难度也较大。
比如,要将全省被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二台土、三台土等建成高标准农田,任务艰巨;丘陵地区和广大山区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水平与实际建设需求差距较大;“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建立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等。
打破瓶颈,建强制度保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24年底,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法治手段高质量推进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例》根据我省地形地貌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区,将分区分类建设要求写入条例。
不仅如此,2024年,四川还制定印发《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办法》,研究制定“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技术细则(试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技术细则(试行)”,对工程设计、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范;制作项目管理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规范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管理。
下一步,四川还将对《条例》进行详细的政策解读,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办法”、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流程监管体系;创新建设模式、管护模式,积极探索先建后补、“建运管”一体化等机制,充分调动受益主体的积极性,建好、用好、管好“天府良田”,进一步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