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草木心
图源:央视新闻
春运,这场承载着亿万国人情感归巢的宏大人口迁徙,随着春节的临近,又一次拉开大幕。
2025年春运火车票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开售,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研判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左右,规模可能创历史新高。其中,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在去年历史峰值基础上进一步增加。
就在各方紧锣密鼓地为春运做准备,全力保障旅客顺利出行之时,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近日,部分航空公司竟将原本公平可选的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强行锁定,要求消费者“加价选座”,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无疑是在春运出行需求高涨的当口,给急切盼望着顺利返乡的旅客们泼了一盆冷水。
一直以来,“先到先得”是民航业约定俗成的选座规则。近年来,部分航空公司却不断试探消费者的底线,不知何时起,“加价选座”竟也成了“行业惯例”。这种只为逐利而罔顾消费者感受,无视消费者基本权利的行为,也给本就充满挑战的春运保障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
更令人咋舌的还在后面。
据上观新闻报道,消费者发现,在闲鱼、淘宝等平台上,只需搜索 “航班选座”,便能找到大量提供代选服务的卖家。这些卖家声称自己“熟悉规则” “有独家技巧”“能提前锁定座位”,乘客只需提供自己的票号和姓名,再付100-150元,便可以选择第一排和安全出口的位置。这类店铺成交量、好评率都很高。
商家逐利的本质驱使他们紧盯市场的每一个营利缝隙,当航空公司“加价选座”为市场撕开了一道利益口子,这些代选卖家便迅速涌入。无疑是“加价选座”乱象的进一步延伸,他们的介入,不仅让旅客的出行成本进一步增加,还使得市场更加混乱无序。
对于在外辛苦学习打拼的游子来说,春节回家的交通费自然是过年期间一笔重要的开支,不仅要提前规划,更要精打细算。就像一些网友无奈吐槽的:“为了能省点钱回家,谁不是早早就做起功课。对比了无数趟车次航班,好不容易抢上了速度更快、性价比更高的机票,结果一个‘加价选座’,直接让之前所有的精打细算都成了笑话。”部分航空公司正是瞅准了人们归乡时急切的心情,在座位选择上玩起了花样,也难怪会被网友斥责其“吃相难看”了。
部分航空公司“加价选座”这一行为,不仅加重了旅客的经济负担,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购票时理应享有平等选座权和充分知情权,“加价选座” 限制了选座自由,收费原因也含糊不清,完全违背公平交易原则,把消费者置于被动挨宰的境地。
若往大了说,如果航空公司这种擅自加价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在一定条件下,其他商品或服务都可能效仿,在定价之外另行区分情况加价销售,逐渐演变成一种不公平的“行业惯例”,进而侵蚀市场秩序,损害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多年来国家一直高度关注春运问题,致力于解决春运难题。为了缓解春运期间的运输压力,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铁网络不断延伸,高速公路日益完善,民航航线也持续拓展。同时,相关部门精心组织、科学调配运输资源,力求让每一位旅客都能顺利出行。这些努力极大地改善了春运的出行状况,让更多人能够踏上归乡的旅途。然而,我们不能让解决“春运难”的成果,被不合理的加价行为所破坏,不能让“春运难”演变成“春运贵”。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民航“加价选座”问题及时发声,指出“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充分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为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响应中消协的建议,主动作为,强化行业引导,规范经营行为,尽快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措施,约束航空公司的不合理行为,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春运能够平稳有序地展开,让每一位旅客都能顺利、舒心地踏上归乡之路,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好年。让春运这一承载着无数人情感的特殊时期,充满温暖与希望,而不是被“加价选座”这样的糟心事坏了心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