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手腕要用力。击球的时候,转体、挥拍、发力要连贯流畅。”冬日的周六,遂宁市蓬溪县明月初级中学校(以下简称“明月中学”)的运动场地格外热闹。20余名学生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挥动球拍,看着羽毛球在空中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欢笑声与呼喊声此起彼伏。

让周末寂静的校园焕发温暖与生机,得益于遂宁正有序推进的农村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以下简称“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试点工作。去年10月以来,全市16所学校参与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试点,通过组织学校教师轮流辅导,开展体育锻炼、兴趣培养、作业辅导、亲情交流等,全时段、全天候关爱留守儿童,着力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位、关爱缺失、监护缺乏等难题。

阵地提质扩面

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成温馨港湾

“以前周末一个人在家比较孤单。现在有了老师和同学的陪伴,我变得更加乐观开朗。”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球技比拼,明月中学初三学生唐锐笑得格外灿烂。

“我们的办学理念和方向是‘生活即学习,学校即是家’。”看着操场上孩子们活跃的身影,明月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甘红波告诉记者,为了给孩子们打造暖心的“家”,学校既在室外新建了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还在室内设置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辅导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阵地,为学生寝室增添了饮水机、热水器、洗衣机等设备。

“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不得增加留守儿童的课业负担和家长额外的经济负担”。遂宁的试点规则很明确,参加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学生仅支付据实消费的伙食费。开展周末假日寄宿10周以来,每天包括早中晚餐的伙食费平均是15元。甘红波说,对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还通过捐赠的方式给予减免。

“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学生自愿、全员动员”。结合实际和留守儿童寄宿管理需求,全市在推进工作中特别强调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优化配置留守儿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心理辅导室,提供周末食宿、热水淋浴、洗衣晾晒等必要生活保障。并通过岗位调剂、合理排班、考核奖励等方式安排教职工积极参与,设置辅导老师、寝管老师等,对留校学生管理做到无缝衔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生活空间。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普遍,有些学生离家十几二十公里,周末往返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家庭情况特殊,无监护人照护。”胡晓是明月中学的一名教师,也是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带班班主任。她认为,开展周末假日寄宿主要是为了弥补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作为教师的她就要担起父母般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给予他们更多情感上的陪伴。

活动丰富多彩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心”生活

创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不仅仅是硬件上为孩子们提供便利,更要在“软件”着力。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经过前期相关部门走访调研,各学校以体育锻炼、兴趣培养、作业辅导、益智游戏、品德教育、劳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为主线,以亲情联系为牵引,以学校特色艺术体育课程等为重点,基本形成了各校课程体系。学校教师排班值守指导,志愿者也纷纷来校辅助开展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假日生活。

明月中学的食堂里,孩子们围坐一起洗菜、切菜、包饺子。宿舍里,胡晓指导孩子们叠被子、洗衣服,提升生活技能。在操场上倾听孩子们的校园趣事和烦恼。

走进安居区的遂宁市西眉中学,图书阅览室书架上,经典文学、科普人文、艺术修养等各类图书摆得满满当当;艺术特长培训室内,刘氏泥塑非遗传承人刘建华教孩子们揉土、塑形、上色,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科创室里,孩子们操纵迷你无人机平稳飞行,绕过一个个障碍物,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船山区遂宁六中设立绘画、音乐、体育、陶艺、川剧、围棋等精品课程,为孩子们利用周末发展兴趣爱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极大丰富了孩子们周末时光。初三学生李文豪说:“这里有好玩的兴趣小组,能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周末不再无聊,对每一天都充满期待。”

“有些学生刚参加活动的时候比较内敛自卑,但两个月过后,他们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胡晓说,自从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开展以来,她切身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记者还在设立的家校微信群中看到分享的活动照片和视频,不少家长在聊天页面纷纷留言点赞。

学生乐了,家长笑了,学校活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试点收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四个满意”的效果。据统计,截至目前,参与全市16所农村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的学生共600余人。下一步,遂宁还将扩大试点面,在坚守民生保障底线,全面提升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推动农村学校合理优化布局,稳定农村学校生源数量,让农村孩子同样能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来源:遂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