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廷阶
谭用散文集《月光与糖霜》,从日常事物看到人生态度:感恩、提升人的心灵。他说:“李白有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代表的是来时路,是故乡。而糖霜则是当下所生活的土地,是居住地。本书收集将近50篇散文,10万余字来书写故乡(电白)与现居地(佛山)的风土人情。以一位新市民的视角来书写佛山,愿更多的新市民都能同时拥有他们自己的月光与糖霜。”多好的精神历程,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散文集有5辑:第一辑“岁时记”,写岁月里的那些事情,在时光里精力审视人生;第二辑“食事记”,从吃的本能看到人的样子;第三辑“在岭南”,在一个地方考察人与环境;第四辑“梦非梦”,从深处思考人生;第五辑“读书如行旅”,读书与感悟人生。全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是一部接地气、有烟火气息、人间味道的散文集。
谭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在写作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一个体验的过程,他不一定知道得更多,但是他哪怕知道一点点,这个他也算是没有白来世上一趟。”读了这些散文后,更加理解体会了作者的内心是如此温良。
一篇篇读下去,就停不下来,开篇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拾松果》一文写道:“极目处,荒坡枯木,冷溪残荷。姐姐扛着一支竹杆走在前,我拿着两编织袋子,紧跟其后。竹杆有屋檐那么高,在尾部绑一小截木棍,成‘7’字钩。松树挺且高,难爬得很,只能用竹杆在地上摘。用‘7’字钩搭在一横枝上,用力一摇,哗啦啦!松果往下掉,像下冰雹。”生动形象的语言,读来仿佛在现场,充满童年乐趣。
好的语言,真诚的作品,一下子就把阅读的人心抓住。
童年的快乐劳动,可为全家生活得到改善:“母亲也要用松果来炒她的拿手好菜——大肠冬菜煨茨菇。先下大肠煸出油,再放茨菇在油里滑一过,一同铲出。锅里留刚煸出来的大肠油,下冬菜,快速翻炒。冬菜泛着油光,下幼糖,酱油,洒少许水,煮沸。然后大肠、茨菇再次下锅,翻炒均匀,就着松果的小火,盖上锅盖煨10分钟,撒上青蒜,便可出锅。茨菇吸饱了猪肠的油脂和冬菜的咸香,吃起来粉糯入味;大肠和冬菜爽脆有嚼劲,吃得满嘴油光。”读着这样充满魅力的文字,口水都流出来了,只能说太美了,太有味道了。精彩的作品就是这样色香味俱全。
散文的魅力在字里行间散发出芬芳。强烈的生活气息洋溢在文章里,这正是读者所需要的。
《春天的农事》一文中写道:“每年过了初七——人日,父亲就似乎闲不住了。总是在家里踱来踱去,一会翻箱倒柜,一会攀高爬低,把家里的竹筐、谷瓮都翻了个遍。竹筐用水洗净,翻过来晾干;冬天留下的谷种,一一过秤,用袋子装好。”等待春天播种的父亲,是何等的形象,热爱春天的心情跃然纸上,扑面而来,让人心头一热。
作品总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好的作品带来生命的温度,最受欢迎。
好散文有着人间烟火,让人爱不释手。《关于白粥》一文写道:“在我的旁桌,有一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要了一煲白粥和几碟小菜,桌前立着一只硕大的行李箱。不知他是刚从外地回来,还是赶着要奔向远方?看样子,很像当年我出社会时的模样。他静静地吃着,很享受。一碗白粥,无论你是从异乡回来,还是要赶着奔赴远方,它都在那里,温暖着你的胃,你的心;并告诉你,好日子就如白粥,要细火慢熬,才有滋有味。”一碗白粥就有一碗生命的温柔、温热。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最真的文章,就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生命的粮里有人的基础、依靠,好散文传播生命的粮带来的爱、乡愁韵味。
人生要有依托,要有寄托。生命的粮食是活着的依托,好的书籍是情感心灵灵魂需要的另外一种必要粮食,是人的精神寄托。《四月,读书也读花》一文里写道:“有人说,读书如访友,但有时,读书又不能完全替代访友。有些人,一松手,就天涯两端。我们总是在深夜里,将一个名字轻轻忆起,又轻轻地,把它抺去。四月的蔷薇、月季、白兰、合欢、橘子,这一树一树的青杏红李,绯红,浅粉、明黄、绢白、梦幻紫,无数色系,闪烁于溪水一般流动的叶丛,仿佛波光粼粼。四月的熏风吹过来吹过去,那些高贵的异质花朵,静穆而又灵动。立一树下,入定般站一两分钟,眼前羽叶红花,微风轻拂,是这一树花教会了我们,感受天地律动……四月,不单适合读书,也适合读花。” 这么好的文字,怎么不令人心动?好作品都是让人得到生命力。给精神带来活水解渴,给人生带来洗礼。
读一本好书,就会有一本好书的收获。《月光与糖霜》是一本认真体现作家情怀的力作。心有月光坦坦荡荡,文字如糖霜甜甜蜜蜜。创作这样的作品,在日常生活里感恩,精神日益明亮。读过后,收获多多,就拥有作家创作出来的月光与糖霜,理解乡愁、体会精神的照亮,有走向未来的勇气。
(《月光与糖霜》,谭用著,花城出版社,2024年9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