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从2024年9月到11月,在成都陆续推出41场集中展演,举办13项配套活动。这是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施行后,四川迎来的又一川剧盛事。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文艺评论版和川观新闻文化频道,特别约请专家学者对川剧节汇演活动及其剧目等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张含梅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审美价值、审美理想、审美人格、审美精神上所体现出的精神特质。它源自悠久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本质进行提炼,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气派在审美层面的展现。

《蜀道翠云》作为一部大型历史题材川剧,通过“植树”与“树人”的故事,以蜀道载历史、以蜀道承文脉,以古柏显精神,以“植树树人”表“天人合一”之哲思,表达“蜀道翠云”贯通古今的文化和精神价值,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赢得观众的赞誉,更在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上作出积极的贡献。

历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蜀道翠云》以明代剑州知州李璧的生平事迹为蓝本,通过川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巧妙结合。作品不仅展现了李璧安民维稳、修路植树的功绩,更深入挖掘了翠云廊成为全世界最大人工古柏林的历史由来。

这种历史与艺术的融合,不仅让观众在欣赏川剧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中“以史为鉴、以艺载道”的传统。

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蜀道翠云》的美学阐释灵动大气,富有诗意。舞台上,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蜀道的险峻、翠云廊的秀美以及李璧的为民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更能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朴素生态观和绿色发展观念。这种意境的深远与诗意,正是中华美学精神中“意境深远、情景交融”的生动体现。

形神兼备,人物塑造生动

在人物塑造上,《蜀道翠云》同样展现出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

作品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刻画,将李璧这一历史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他的智慧、勇气、担当以及为民情怀,都通过演员的表演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同时,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形神兼备,共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这种人物塑造的生动与细腻,正是中华美学精神中“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生动实践。

和谐共生,传递正能量

中华美学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观念在《蜀道翠云》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剧中通过明代剑州知州李璧安民维稳、修路植树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翠云廊作为古蜀道上的一串明珠,见证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展现了中华美学精神中“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古柏成群、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上,更体现在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悠久传统中。这种和谐共生的理念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作品通过历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意境的深远与诗意、人物塑造的生动与细腻以及和谐共生的理念传递,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美学精神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传统戏曲作品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

《蜀道翠云》虽然保持了川剧的传统艺术特色,但在与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结合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会限制作品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因此,希望《蜀道翠云》在已有的基础上能更融合现代技术,提升舞台效果,增强视觉冲击力,丰富观众的观剧体验,继续追求更高的艺术品质。

(该文系四川艺术基金2024年度文艺评论人才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前四川戏剧创作中的实践表达》课题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

张含梅,西南石油大学讲师,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