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视频

从光照充足的川南沃野,到一马平川的川西平原,天府大地上,麦收与插秧的“双抢”场景正在各主产区轮番上演。麦子颗粒归仓,稻秧扎根水田。经历漫长的耕耘,四川小麦正迎来丰收。


4月30日,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格外热闹。崇州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内小麦、水稻领域有关专家,对四川崇州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和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承担的“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崇州示范区小麦进行现场考察及实打验收。经测,“蜀麦1963”折标(13%含水量)产量达到527.3公斤/亩。

据悉,去年在同一田块,该品种就取得了亩产498公斤的不俗成绩。几天之前,在仁寿县,该品种测产产量达到504.9公斤/亩。“在高起点上,今年产量再上一个台阶,证明这个品种潜力很大,将对提升天府粮仓新单产作出更大支撑。”现场测产验收专家表示。

生育周期缩短,如何获得更高产量?

眼下,崇州的麦田,遍地金黄,一眼望不到边,处处是丰收景象。

“亩产527.3公斤。”在测产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江千涛向测产组组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蒲宗君分享了这一喜人成绩。

在结合了该品种在田间的表现后,蒲宗君认为,示范区选用品种“蜀麦1963”早熟性状突出、产量潜力高,适宜“稻-麦”周年高效高产,配套技术适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在产量有保证的前提下,种粮大户更关心小麦品种的什么特性?

“小麦早收一天,水稻就能早插秧一天,水稻产量就能更高。”当天,邛崃市临邛街道华山村的种粮大户赵文贵来到现场观摩小麦测产验收。“早收一周左右,水稻亩产就能提升30-50斤。”赵文贵今年流转土地700亩,采用稻麦轮作模式,按照亩增产30斤计算,种植700亩水稻可增产21000斤。

“稻麦轮作”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的研究内容之一。“我们搞水稻栽培研究的,都喜欢早熟小麦品种。早熟小麦可以为水稻生长腾出更多的时间,有利于水稻单产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周年粮食总产量。”马均指出,与此同时,这还有利于生育期更长的优质水稻品种推广,“水稻生育期增长,除了利于产量提升外,品质也会得到改善。”

与一般的小麦品种相比,“蜀麦1963”为什么能在生育周期缩短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产量?

“‘蜀麦1963’是以小麦的祖先物种野生二粒小麦和节节麦为亲本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品种,具备野生小麦灌浆成熟快的特性。”该品种主要选育者、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教授郝明介绍,该品种在抽穗期和一般小麦没有差别,但进入灌浆期时,由于灌浆效率更高,可大幅缩短这一进程,因此能比一般品种早熟7天左右。

与此同时,配套栽培技术,是发挥品种最大潜能的关键。小麦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指出,“该田块小麦采用开沟排湿、旋耕灭茬无人机播种、苗肥早施提苗抗湿,化控控旺防倒延衰等栽培技术,从而保证了小麦高产。”

早收割早插秧,对种粮大户意味着什么?

成都平原是小麦的主产区,“稻麦轮作”在这里周年进行。小麦与水稻,是成都平原土地上交替变换的主角。

当天上午,测产现场,数台小麦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来回穿梭,小麦收割与水稻秧苗移栽分别在两块紧邻的田块同时进行。“正在插秧的田块,前茬也是种的‘蜀麦1963’,4天前收割。”该测产田块的业主杨福明介绍,这两天会把所有的小麦都收完。

早熟小麦为成都平原的“稻麦轮作”和丘区的“麦-玉轮作”带来诸多利好。

“以前小麦收割完后到水稻移栽,中间只有3到5天,‘双抢’期间时间、资源都非常紧张。”杨福明表示,这个小麦新品种提前一周成熟,意味着可以提前种水稻,从而避开成都平原的“双抢”高峰。“我们就可以有更充足的人工,且在水稻移栽时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能更充分满足。”他估计,再用2天时间,就能把1000亩的小麦抢收完。与此同时,成都平原上绝大多数小麦,还要再等上一周左右才开始收割。

据悉,“蜀麦1963”为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团队选育的新品种,于2022年正式通过四川省审定。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负责该品种经营和推广,该公司总经理张友强对该品种充满信心,今年已经制种50万公斤,明年要扩产到200万公斤。“力争把这个品种打造成四川省主推品种,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该品种还是四川成熟期最早的品种之一。早熟的小麦品种是如何选育出来的?郝明介绍,成都平原的小麦品种一般都在5月后成熟,“为了选出早熟品种,我们在进行品种选育时会以5月为界,只筛选出5月前成熟的品种。历经近12年选育,才有了如今的‘蜀麦1963’。”

赵文贵去年试种了3亩该品种小麦,现在也到了收获时间,看到现场大规模种植的产量表现后,他表示,今年将会大规模种植该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