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暨“暗标盲评”工作推进会召开。(资料图)刘彦竹 摄

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4月30日,南充住建工程领域首次开展“暗标盲评”,这一模式在当地全面铺开。

“暗标盲评”,就是指评标过程中,对投标企业信息进行屏蔽后开展评审。“暗标盲评”有利于从源头刹住歪风邪气,推动投标竞争公平公正。

今年,省发展改革委将鼓励探索“暗标盲评”模式作为今年优化政务行政效能的重点任务台账之一。此前,南充已在交通行业开展“暗标盲评”试点,并取得相应成效。南充此次将“暗标盲评”全面铺开,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与细节?

找准突破口

由于工程招投标涉及多系统、多环节,资金量大、利益关联度高,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

此前,南充就通过“一网监”平台,逐步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过程采取智能化监管。“但评标环节的实时在线监管尚未实现,故评标环节乱象突出。”南充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梳理南充近年查处的招投标领域违规违纪案件,违规评标、操纵评标并非个例。

为此,2023年7月,南充出台《南充市持续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进一步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20条措施》,将推行“暗标盲评”作为工作主抓手,并明确了“纪委主推、发改主导、部门主抓”的工作思路,列出“任务书”和“时间表”。

明确了方向目标,如何找准切入点?南充选定以项目投资金额大、招标查办案件多的交通建设领域突破,推动该领域率先采用“暗标盲评”评标方式。对此切入,南充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给出解释:“在交通领域先行试点,有利于把控风险的同时取得经验,为后续破解同类问题提供思路。”

同年8月,南充首个“暗标盲评”项目——高坪区美丽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公路项目启动评标。此次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对商务文件、报价文件等“明标”实行“明评”,对技术文件“暗标”实行“暗评”。参与该评标的某项目经理公开表示:“评标专家和业主代表没有进行倾向性打分的操作空间,我们可以更公平、更公正、更公开地参与项目招投标了。”

今年,南充将推行“暗标盲评”作为2024年工程招投标领域头号改革任务,并计划在涉标行业全面推广。“从全年开标项目数量来讲,住建领域占总数近80%,理应推广。”南充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省营商环境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委党校教授邵昱表示,招投标活动面广、环节多、关注度高,开展“暗标盲评”工作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南充通过先行试点、积累经验、达成共识再全面推开,可以兼顾创新探索与稳健前行,是值得鼓励的好做法。”

瞄准关键细节

“暗标盲评”,难点在“盲评”。南充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解剖重点案件,他们发现评标过程问题集中。“特别是在技术性指标评审环节,主要体现在评标专家打分主观意识强、自由裁量空间大。”

如何破解上述难点?今年2月,南充试点首个“随机工位”评标:南部县“升钟镇八庙大桥工程”项目评标过程中,南充与乐山两市连线,将评标任务分派两地专家,且评标专家采取同标不同室、同标不同序的评标方式。“这种评标方式降低了廉政风险。”参与该项目的评标的专家表示。

在推行“暗标盲评”中,南充紧盯关键环节,突出技术赋能,系统前置。以此次在房建领域开展的“暗标盲评”为例,签到系统随机将7名评标委员会成员分配至各自独立的“评标工位”,各投标公司名称、人员、标识等身份信息经过特殊处理生成代码、制定成统一标书格式,然后随机推送至各评委评审系统。“评审上‘线’,评标专家工位和评审顺序随机生成,标书上‘技术标’被编制为‘暗标,全程线上,公平公正又高效。”参加此次评审的专家表示。

线上“盲评”,现场并不“盲”。此次,南充紧盯评标现场监督人员、招标人代表两类群体,加强了选派监管和现场监管,确保依纪依规开展评标。

同时,南充还对采取“暗标盲评”的招投标项目“跟踪回访”。截至目前,南充对“暗标盲评”的19个项目回访7个,评标结果“零异议”、“零投诉”。

日前,四川评标专家教育整顿行动启动,本次专项教育整顿行动将对评标专家基本信息开展清理核查、严厉打击评标专家违法违规行为、有序开展复审续聘工作、健全对评标专家的监管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