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四川南充市西充县的天兴桥村内,松哥带着村民在他经营的小院里忙着准备节假日所需的食材。小院的特色菜“充国蒸笼宴”让游客垂涎三尺。

几年前,这里跟大多经济欠发达乡村一样,鲜有年轻人扎根,改变源于当地的一名年轻人杨兴。返乡创业的杨兴和团队一起打造“天兴桥·治愈小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松哥便是其团队的一员。

这群年轻人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把无人居住的村屋改造成非遗工坊、咖啡小屋、美食工坊,在房前屋后种上蔬菜、水果和粮食……不仅让游客在此享受悠闲的假期,也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正在为新型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一片广阔天地。从生态旅游到农产品升级再到乡村电商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已从“输血型”变为“造血型”。

一束束萤光,点燃乡村旅游夜经济

每年8月,四川汉源县满山遍野火红的花椒缀满枝头,椒农们正趁着好天气采摘花椒。

“我们店已经预订了4桌菜,另外还有其他散客。清明节3天,6间房全部被预订一空。”临近清明节,在位于四川眉山市青神县白果乡黄水凼的萤火虫基地外,名为“萤光小院”的乡村民宿已提前迎来了节假日的旅游小高峰。

“今天人还不算多,3月30号有10多桌客人,3月31号有7桌。”民宿老板吕志平告诉记者,这几天的生意都比较红火,来赏萤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吕志平将萤光小院承包下来之前,这里本是社区的集体资产。社区将小院装修完善后,引进业主,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还带动社区和群众增收。之前,在萤光小院固定帮工的居民有4人,如今旅游季已增加到6人。

该季节的旅游人气旺得益于当地长期以来对萤火虫和生态的保护。“在青神,目前发现的萤火虫品种共12种(11种已知和1种未知幼虫),其中三叶虫萤这个品种的规模是最大的,‘青神萤’2023年在国际上成功命名为新物种。”青神县萤火虫保护研究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工作人员杨璐对当地萤火虫的情况如数家珍。

据悉,青神县萤火虫保护研究服务中心是全国首个以萤火虫保护研究服务为中心的机构,成立于2021年。“根据萤火虫保护任务,中心聘请12名监测员,对全县52处萤火虫生态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测。”杨璐介绍,监测工作主要包括记录环境温湿度、气候变化及萤火虫数量和种类等。如今,青神县萤火虫数量逐年增加,数量上亿只,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赏萤地之一。

“目前,青神有3处赏萤地对外开放,分别在黄水凼、兰厂沟、中岩寺。”杨璐说,为加强对这几处的管理和维护,中心每年在3月至4月萤火虫大规模活动期间,会聘请民间护萤员,负责维护栖息地环境和赏萤秩序。“今年护萤员数量更是达到了50多名。他们工作量很大,常常忙到凌晨,要等游客全部安全离开后,工作才算结束。”

今年54岁的郑开春是一名护萤员,也是兰厂沟第一个发现萤火虫的村民。“2018年3月的晚上,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草丛里有一片萤火虫在发光。后来兰厂沟就慢慢‘火’了,吸引了很多游客。因为萤火虫怕光,我们常常提醒游客不要打开手电筒,要特别注意脚下安全。”

对赏萤地的保护,不仅让护萤员群体有一份收入,也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现在兰厂沟已经有4家农家乐,但这还远远不够。为满足游客需求,当地村集体正在投入打造第5家。”青神县瑞峰镇党委副书记邵威介绍,乡村旅游发展得越好,对萤火虫栖息地的保护工作越要抓牢。“萤火虫被称为‘环境指示灯’,对环境要求极高,只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所以我们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注重对萤火虫交配繁育期的保护。”

据悉,为推动生态效益更好地向经济、社会效益转化,青神大力推进林旅融合,投资数千万元修建21公里竹林观萤大道、竹里萤光艺术馆等,此外还成功举办2024萤火虫观萤季,推出萤光夜市、篝火晚会、戏曲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游玩项目,推进“竹里萤光夜经济”发展。

一粒粒贡椒,引领农产品优化升级

“每年8月份是花椒的采摘季。每到那时,县城里会涌入10多万人,来我们这帮忙摘花椒。”日前,在位于四川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顺利村的万亩贡椒种植示范基地,汉源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杜洪俊向记者回忆起每年采摘花椒的盛况。

据悉,为大力打造汉源花椒品牌,当地专门成立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管花椒产业发展。杜洪俊介绍,以花椒为主导产业,汉源县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已成功创建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随着花椒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种植大户也纷纷投入到花椒种植中。

康大平就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之一。2016年,他在乌斯河镇贾托村海拔1900多米的高山上,承包了500亩土地进行花椒种植。但是花椒产业投入较大、见效较慢。“头几年都是亏,到了第3年一共产100多斤鲜花椒,心里凉凉的。”

丰产是在6年后。到了2022年,康大平的花椒基地平均每亩可以产800多斤。每年八九月花椒丰收季,康大平的家庭农场需要雇佣300多人,连续采摘半个月。康大平介绍,采摘下来的花椒只需经过烘干,再去除杂质,便可放入冻库冷藏。“烘干后差不多8万多斤,可以卖一整年。”

由于花椒品质好、产量大,来自陕西的一家拥有全国300多家连锁店的餐饮公司在实地考察后,很快与康大平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今年的天气好,看样子花椒又会迎来丰收。”康大平说,有了汉源花椒产业发展中心的帮扶和技术指导,花椒品质都很好,年收入预计将超过200万元。

“为促进花椒产业的优化升级,我们一手抓农业科技,比如安装数字物联网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花椒基地土壤墒情、肥力和生长环境等信息,实现科技化管理,一手抓生态农业,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沾虫板、使用生物农药,降低农残,保证产品质量。”杜洪俊说,2023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20.4万亩,鲜花椒产量3.57万吨,第一产业产值7.7亿元,汉源花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9亿元,汉源花椒品牌价值达61.04亿元。

为延伸花椒产业链,让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能充分增值,当地还在花椒精深加工上做文章。

除了不断优化花椒生产工艺,生产花椒油等常规产品外,当地企业昊业科技有限公司还创新推出花椒精酿啤酒、花椒面膜等延伸产品。2022年,年产6000吨的汉源花椒精酿啤酒项目正式投产。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绍荣告诉记者,从今年年初开始,花椒精酿啤酒生产线就一直在运转,订单源源不断,库房早已售空。“目前一个季度需要收购20多吨干花椒原料。”

一家家电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一些稍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销路如何打开?农村电商解决了这个问题。

环形补光灯点亮,直播开始,30岁的俞金妙语连珠,拿着手中的绿壳鸡蛋娓娓道来。在这间位于广元市昭化区电商孵化中心里的工作室,他的绿壳鸡蛋订单已经订满了。

就在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学农业的俞金听从朋友的建议,辞去北京的工作,抓住昭化区发展电商的风口,回乡创业。

当时,结对帮扶昭化区的是浙江龙泉市。俞金至今仍记得,去龙泉学习电商知识的那3个月。“我一开始对电商完全不了解。那3个月体验了一把在学校的生活,从早到晚都安排了学习课程,从拍摄剪辑到开店运营,啥都有。课程的类型很丰富。”

学完归来后,俞金也在琢磨自己的创业方向。不过纸上学来终觉浅,又怕摸不清电商这个市场,于是他决定先去当地的一家电商企业工作后再做决定。在这家公司工作1年后,俞金有了眉目。

“要卖就卖一些适合大众的,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这样大家都能买得起。”在俞金的老家昭化区的乡镇,家家户户都有养鸡的传统。这让本就学农业的俞金有了可行的计划。

于是俞金选基地、找场地,创办了广元穰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昭化区农村电商孵化园,同时在射箭镇新建起6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形成以昭化土鸡养殖为主导、特产销售为配套,集农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惠农电商企业。

此外,俞金按照“电商+合作社+农户”思路,注册品牌“箭乡谣”“葭萌谣”,销售昭化土鸡蛋、香菇等农特产品。

“以前嘛,鸡蛋产出来,放在家里卖都卖不出去。现在俞总的公司会定期来收购,帮我们解决了销路问题。”昭化区射箭镇前锋村一村民说。

“在早期,主播、运营、分拣、客服都是我一个人干。”俞金说,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他开始雇人帮忙,现在公司已有10多个员工。提起“创业密码”,俞金想了想说,“关键要想好卖什么,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如今,俞金所在公司累计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带动射箭镇200多名农户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

饮水思源。除了公司负责人外,俞金还有另一个身份——昭化区电商孵化中心负责人,负责新入驻孵化中心企业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俞金也孵化带动昭化区多家电商的发展。在俞金的指导下,去年入驻昭化区电商孵化中心的龙图农业公司负责人陆阳不仅注册了公司,还开办了网店,将昭化区土特产卖到了省外。

在青神县中岩寺、兰厂沟、黄水凼,飞舞的萤火虫编织成了唯美的流萤星海。

记者手记

乡村产业振兴,还需多方合力

“现在村里的青壮年很少,大多都老年人和儿童。村上想发展产业,但要真正做起来很难。”采访中,类似的话经常出现在记者耳边。

确实,乡村要发展,首先得留得住人。在本次采访的多个点位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壮年,比如开萤光小院的民宿老板吕志平、花椒种植大户康大平、返乡创业青年俞金。他们之所以被当地视为代表,并非仅仅是因为其事业有成,更多的是他们这个群体的稀有。

记者曾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条件落后的村,90%以上的青壮年都在外地务工。即使村上有心发展村集体经济,也因为缺乏合适的人选而计划告终。

此外,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这其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是前提。

对此,一些地方引入并推广优良种植品种,比如雅安市汉源县在发展花椒产业的过程中,还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甜樱桃种植产业。

一些地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比如眉山市青神县充分发挥竹编特色优势,建成了20万亩竹林基地和竹林风景线。同时,还打造了多个竹文旅项目,形成了集竹林康养、研学体验、会节博览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提升农业质量品牌,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加强本土人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有了多方合力,相信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能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