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视频

说起川南美景,也许你会第一时间想到蜀南竹海、兴文石海和宜宾酒海,可你是否听过被称为“蜀南第四海”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茶花海呢?

这个以茶花景观为主,融僰、苗、农耕等文化休闲体验产品为一体的景区,曾属于宜宾市珙县巡场镇原龙塘村。该村因辖区内的青龙山而得名,龙茶花海景区就建在青龙山上。现在,原龙塘村已经与原坳田村、原三合村合并,形成新的三合村。

与“龙”相关的老村名,如今只在当地老辈子间口口相传,但以龙为主题的民俗故事,和当地人将青龙荒山种满茶花、推进农旅融合拼搏奋进的“龙马精神”,依在传唱不停。

▲ 荒山变苗圃

农旅融合景区应运而生

“欢迎各位来到龙茶花海景区。今天雨不小,大家研学途中注意安全……”4月23日,三合村党总支委员、龙茶花海景区负责人张成龙冒着细密的雨丝,前脚接待完珙县巡场中学的春游研学队伍,后脚赶去检查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再过一周,“五一”假期的“游客大军”就要到了。

学生们尽情赏花戏水,却不知如游龙一般的青龙山,原是荒山一片,人迹罕至。20世纪90年代,以张成龙为代表的苗圃经营者在贩卖花木的过程中,注意到山茶花花大色艳、品种繁多且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人们的喜爱。

经调查,张成龙等发现龙塘村的土壤和气候十分适合茶花生长。于是,他们壮起胆子开山修路,租用荒山荒地种植茶花。就这样,青龙山上从无到有地种下6000余亩茶花。为丰富茶花品种,张成龙等还从国内外引进茶花品种进行扦插、嫁接和改良。

漫山遍野的茶花竞相绽放,茶花苗木远销省内外。可随着种植规模日渐扩大,产业发展单一的弊端不断凸显,大家渐渐意识到,单靠发展苗圃挣钱已不能跟上发展步伐。2014年,以发展农旅融合赏花经济为目的,引入外部资金投入,龙茶花海景区应运而生。

“春天樱花明丽,夏至紫薇花红百日,秋来金桂飘香,冬季茶花傲立霜雪……景区现在种有380多个花卉品种,一年四季都有亮点。”张成龙说。

▲ 龙腾茶花海

本土民俗传说打动游人

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山茶花应期盛开、色彩斑斓。游客们在花海间闲庭信步,流连忘返;青龙山脉环抱,在山茶花盛开的冬春季节容易形成云海气象景观,凌顶而望花海、云海在群山环抱之间,美不胜收,堪称云端花园。

身在青龙山,置身花海中。若有游客此时从观景台,向龙茶花海景区游客中心方向望去,能隐约看见水流、塘沟与山脚丘壑组合出的一幅“二龙戏珠”图。在景区经营餐饮店多年的当地人冯金贵告诉记者,这个地方有个老地名,叫“龙塘垇”,附近一座老桥,称“龙堡桥”。

龙塘垇有个天然形成的低矮溶洞,相传是飞龙在此处栖息后留下的,当地人称为“龙洞”,为防止不知情者落入洞中,现已暂时封口。“龙洞”中有一股清水,源源不断流出。在龙茶花海景区及周边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当地人将这道流水向远引出,取名“龙泉溪”。

景区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景区在用工高峰期能提供百余个工作岗位,为当地村民增加务工收入:一方面,景区已带动附近千余户村民种植茶花,每年带动区域增收4000万元。“以前每年只能赚几千元。现在种花木加上在基地务工,我们两口子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村民梁大春说。随着农旅产业不断发展,龙泉溪旁已有了民宿、农家乐,把越来越多的客人“留下来”,聆听这些民俗故事。

▲ 景区再升级

力求展示乡村精神文化

有了这些年发展的基础,龙茶花海景区不断新建停车场、游客中心,新增花海农庄休闲景区,汇聚田园山居、花田民宿、梦想广场、婚摄基地等景点,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近几年,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景区的发展也曾陷入困局。”张成龙坦言,疫情带来的客流量损失、景区维护成本上涨以及经济下行造成的压力等,都让景区经营一度面临困难,但每当回想起当年从零开始种植茶树的阶段,景区工作团队又会重新振作起来、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张成龙告诉记者,也许是当地与龙有关的地名、传说数量颇多,老“龙塘垇”人对于龙有一种别样的亲切,也在潜意识中相信,他们都是“龙的后人”,在面对困境时,总能展现“龙的坚韧”。

2019年1月,龙茶花海景区正式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也从山上拓展至山下,实现景区与田园综合体的融合。而今,在原有设施基础上,龙茶花海景区再次利用青龙山蜿蜒山势,新建起七彩滑道、丛林穿越滑道、溜索等游玩项目。截至记者发稿,山上多个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依然在进行中。

据悉,龙茶花海景区将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打造“文化墙”“展示栏”等对外宣传窗口,记载这个乡镇景区从苗木产业中孕育而来、在当地人辛勤付出下建设而起的故事,让老“龙塘垇”的“龙马精神”向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