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郭慧琳 文/图

“根本忙不过来哦!”4月是春笋丰收的季节,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聂志君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来吃“竹笋宴”的游客络绎不绝。

竹笋宴,只是泸州探寻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泸州逐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如何探寻竹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趁着春笋上市的季节,记者前往泸州竹资源丰富的区县进行探访。

亮家底:405万亩竹林,居全省首位

竹笔筒、竹梳子、竹椅子……在纳溪区竹制品展示大厅,上百种竹产品集中展示。“用竹制品替代塑料,不仅环保,也更好看,很有市场。”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把小小的竹椅,出口到国外能卖几百美元。

将竹产业生意做到国外的“底气”,来源于泸州的竹产业“家底”。

泸州现有竹林面积405万亩,居全省首位,竹种涵盖浆用竹、材用竹、笋用竹等竹种21属、136种。

近年来,泸州成功争创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3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3个,建成林竹类经营企业566家,其中加工企业130家,成功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9家,产品涵盖竹浆纸、竹浆制品、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等众多领域,持续推动林竹资源价值转化。

2023年,泸州全市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350亿元、增长10%以上,以全省22.3%的竹林面积创造了占全省30%的综合产值。

见行动:抢抓“以竹代塑”机遇,走出竹旅融合之路

驱车进入叙永县境内,汽车沿着水尾镇飞驰,窗外竹林摇曳。

在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20多道的竹笋宴已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一道竹笋宴,串起了当地竹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游竹林、品美食。

水尾镇20多道菜的竹笋宴。

“推动竹文旅融合发展,是泸州发展竹产业的主要思路之一。”泸州市林业和竹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泸州竹生态旅游年产值达130亿元。

近年来,泸州建成纳溪大旺竹海、合江法王寺龙卦山、叙永分水罗汉林、古蔺黄荆老林等重大竹旅康养基地。泸州坚持风景线、经济线、科普线多线合一,围绕沿路、沿河、沿湖提升建成“玉兰山”“纳叙古”等省级百里翠竹长廊9条260公里,与沿线的竹林乡镇、竹林人家、竹林景区、康养基地实现点线贯穿,形成精品环线。

泸州纳溪区大旺竹海。

此外,泸州还将有形的竹林资源、生态产品、竹林风景线与无形的竹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竹生态文化品牌,营造一批竹文旅消费场景。

“以竹代塑”则是另一发展机遇。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泸州已经在政策机制、产业提档、产业招引等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

去年,泸州市编制引发了《泸州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紧紧围绕承接“以竹代塑”高科技企业及上下游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引相关企业落户,目前,已发展竹经营企业(含初加工点和专合社)501家,产品涵盖竹浆制品、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可降解食品级新材料等众多领域,竹产品有100多个品种。

在纳溪区竹制品展示大厅,上百种竹产品集中展示,满满“竹风”扑面而来。

听建议:区域协同和抢抓机遇是关键

与泸州地缘相近的宜宾市,也是全省重要的竹产区之一。

“发展竹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塑料污染治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泸州市委主委杜旭林建议,泸州要和宜宾联手打造千亿级竹产业。

杜旭林建议,全面优化宜泸两地竹产业布局,加快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建议,泸州应重点拓宽现有竹产品应用场景,加强跨界合作赋能产业,进一步拓展“以竹代塑”内涵。“泸州市还应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村民发展林下种植。

汤继强还建议,泸州应积极推广“基地种植—深度加工—生产废料—林下种养—回归竹林”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竹荪、木耳、中药材、林下鸡等竹下生态种养殖业,兴业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