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泉

又是4月,又到了长宁苦笋飘香的季节。

苦笋,是苦竹的地下茎长出的嫩芽,色白肉厚气香,苦中带甜,因而又称甜苦笋。秋季小阳春,苦竹的地下茎开始走鞭萌芽,休眠一个冬季后,开春就迅猛生长。苦笋埋在泥土时又白又嫩又脆又甜,长出地面后变青变老变韧变苦,苦笋、甜笋、甜苦笋也就实至名归了。嘉庆戊辰版《长宁县志》曰:“苦笋,甘苦相济,味美迂回,食品之最佳者。”

苦竹的生长源自何地?苦笋的食用源于何时?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南北朝谢灵运的诗《山居赋》曰:“其竹则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说苦竹有青苦竹、白苦竹、紫苦竹、黄苦竹。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竹类专著,是5世纪南朝戴凯之著的《竹谱》,说苦竹“苦实称名”,味道确实苦。《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苦竹词条。《辞海》“苦竹”云:禾本科……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各地及陕西秦岭。笋味苦,不堪食。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中国竹子之乡”,种植竹子486种,其中的苦竹是地方特有竹种。它竿茎挺立,枝叶潇洒,苍翠青碧,既可在城市公园里密集丛生,成为园艺绿化观赏的竹林佳品;又能在山野荒坡上稀疏成片,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古代的诗词歌赋中,最早描写苦竹的是李白。他在《山鹧鸪词》中写道:“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李白买舟东下离开西蜀,乘舟经戎州(今宜宾)、泸州到达渝州(今重庆)。长宁处在戎泸之间,是东下的必经之地。是长宁的苦竹、苦笋给李白留下的影响太深,让他恋恋不忘?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年)五月从成都乘船沿岷江嘉州(今乐山),长江戎州、渝州东行,并在戎州停留。此时,正是苦笋上市的季节。他品尝了苦笋?看到了苦竹?还以苦竹为喻,托物寄情,咏物言志,撰《苦竹》诗:“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通过苦竹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无奈和伤感,抒发坚守节操的高尚气节。

诗仙、诗圣喜爱苦竹,而他们的“小兄弟”草圣怀素却爱苦笋,还挥毫留下传世珍宝《苦笋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苦笋帖》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经考证认为:“苦笋,是一种产于西南的植物,笋肉色白,喷香微苦,回口爽甜,品之如茶。”这成为食用苦笋的最早记载。

元符元年(1098年),黄庭坚谪居戎州,对苦笋情有独钟,经常邀请大伙一同品尝苦笋。意犹未尽,还潇洒地写了一首《苦笋赋》赞美苦笋。其首句“余酷嗜苦笋”,表明苦笋是他的最爱。他认为僰道(今宜宾)出产的苦笋甜脆爽口,品质上乘,还借用李白诗句“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为他人不能感受苦笋的魅力而扼腕叹息。

明代李时珍高度推崇长宁苦笋,其《本草纲目》曰:“竹笋,诸家惟以苦竹笋为最贵……四川叙州宜宾长宁所出苦笋,彼人重之。宋黄山谷有苦笋赋云: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愜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

元朝李衎著的《竹谱详录》也盛赞宜宾苦笋味道鲜美:“僰道苦竹,出僰侯国,在马湖江古叙州也。竹无用,笋甚美。”

春雷乍响,春雨浇灌。长宁大地上10万多亩的苦笋从睡梦中醒来,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从清明前到夏至后,自海拔200多米的长江河边至1000多米的蜀南竹海,苦笋渐次出土,在这3个多月里,每天都有新鲜的苦笋上市。

进入4月,村民背篼里,司机货车上,市民菜篮里,游客餐桌上,随处可见苦笋的身影。凉拌、清炒、红烧、炖汤……人们天天顿顿变着法子烹调苦笋。泡苦笋、烧拌苦笋、白油苦笋、苦笋烧黄鳝……近百道苦笋菜肴丰富了人们的味蕾。

在这些美味佳肴中,不得不说一道认可度最高的苦笋菜品,那便是酸菜苦笋肉片汤。将春天泡的酸菜切成小块,油锅里炒香后加入清水,将切成片的苦笋放入熬汤,汤里再放入肉片,煮熟起锅即可。汤酸鲜,肉嫩香,笋甘脆,在暑气渐长的时节,在春困正浓的时候,来一晚酸菜苦笋肉片汤,顿时神清气爽。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长宁的苦笋,依然保持了苦的清香,苦的纯正,苦的甘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远销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