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瑾

“昨天一天没见你出门,放心不下来看看你。”2月23日一早,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居民龚志昌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前些年,这对邻居因为土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见面都不打招呼。如今,两人不仅解开了“心结”,还约定好如果连续两天看不到对方就敲门问问。

转变的背后是一群社工的努力。先以贴心服务让两位老人感觉到被照顾,再通过专业疏导化解矛盾,最后开展活动引导两人互相帮扶……在社工们的努力下,两位老人之间发生着一个个互帮互助的温暖故事。

这样的例子,在达川区还有很多。在四川省组织实施2022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过程中,达川区围绕做好社工人才的引、育、用,大力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以更精细更高效的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为何引?

坚持需求导向 解决实际问题

“小孩子没啥娱乐活动,就知道看电视”“我外出打工最担心我妈,年纪大了总怕发生意外”……自担任石桥镇列宁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居民们对一老一小的担忧牵动着何德的心。

作为“当家人”,何德十分了解“自家”的情况:外出打工人口多、留守老人无人照顾、留守儿童缺乏关爱……何德深知,要满足庞大的留守群体需求,仅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要“借助专业的力量”。

不仅是列宁社区,作为劳务输出大区,一老一小问题早已成为整个达川区的难题,在一次次的调研、探讨中,“借助专业力量”成为当地的共识。

2022年,随着达川区三里坪街道、万家镇、石桥镇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街道(乡镇),列宁社区迎来了机遇。

按相关要求,达川区建成覆盖县、乡镇、社区三级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并引进智诚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入驻社工站,负责运营万家镇与石桥镇的服务项目。

入驻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服务中心社工何雪和袁敏设计需求调查表、召开居民需求会,通过系列专业方法发现、收集并梳理群众需求。

年近90岁的刘其中腿脚不便很少下楼,何雪时常替老人购买生活用品;独居老人刘余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袁敏便“手把手”教……把老人的日常需要都装在心里,社工们通过点滴小事温暖着居民。

在进一步的接触中,社工们将居民需求分类,围绕不同主体开展针对性活动,比如,为60岁以上老人集体过生日、组织中老年人集体学习智能手机等,温婉可亲的态度、科学有用的内容,让社工们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认可和信任。

如何育?

发挥示范作用 增强服务力量

两年前的曹宏华没想到,一场“闲着也是闲着”的志愿服务让他确定了职业方向。

2022年,曹宏华成为石桥镇社工站的一名志愿者,当时的他认为“所谓社工就是志愿者、义工”。

参与几场活动后,曹宏华发现“社工和志愿者大不一样”,他解释说:“以扶老人过马路为例,志愿者可以帮助老人在今天过马路,但社工会想办法让老人可以独立过马路。”

“有办法、很专业”成了曹宏华对社工的印象,而在居民们一声声感谢中,一颗种子在他心中萌芽——“成为一名社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邀请专家顾问远程授课、举办达州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班……在社工站线上线下的培训中,曹宏华和专业社工一起成长进步。一年后,他正式成为一名持证社工。

曹宏华的故事,是达川区培育专业社工的一个缩影。“随着服务的深入和推广,社工站点现有的社工无法满足所有服务需求,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力量。”达川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王彦介绍,为此,达川不仅出台了系列激励保障措施,还将培育专业社工列为各社工团队的考核任务,倒逼他们挖掘、培育本地社工,提升服务质效。

成为正式社工后,曹宏华将服务做得更深更实。了解到列宁社区居民余家东的母亲突发疾病瘫痪在床,曹宏华主动上门帮忙做家务、联系医务人员开展服务、为家属做心理疏导等,让备感压力的余家东舒了口气。

前不久,老人的情况好转,余家东的儿子也穿上了红马甲。他说:“特别感谢小曹哥的帮助,我也想像小曹哥一样,‘点亮’更多家庭。”

怎么用?

链接社会资源 提升幸福指数

又大又圆的眼睛,瘦弱单薄的身体,一见到服务中心负责人、社工谯凤鸣,小明(化名)就躲在爷爷身后。

七岁的小明居住在万家镇,在养父去世后和爷爷相依为命,在服务中心入驻后,他成为谯凤鸣的重点关心对象。

最初,看到小明拒绝沟通,谯凤鸣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什么需要都可以给我打电话”。

社工为老人理发。供图/达川区民政局


定期探望、购买玩具、和家长沟通交流……一年多时间里,谯凤鸣和小明建立了信任。有段时间,谯凤鸣每天都能接到小明的电话,小明不说话,只有被叫名字的时候,才会“嗯”一声。谯凤鸣知道,这代表着小明对她的信任。

对困境儿童的干预不会一蹴而就,今年,服务中心承接的万家镇项目已经结束,谯凤鸣将小明纳入新承接的达川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项目服务名单,继续悉心照料。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杨柳街道,社工们开展的“别样周末共童成长”儿童趣味周末课堂活动每次都能吸引十几名小朋友参加;在列宁社区,立足于丰富的红色资源,社工联合相关部门不仅挖掘出两名红色文化传承人,还多次开展了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社工们的实践正如谯凤鸣所说:“为了最大限度服务群众,我们会全力链接社会资源。”

从帮扶老人,到心理疏导;从看护儿童,到医疗救助;从调解纠纷,到法律援助……如今的达川,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熟的社工队伍用专业、暖心的服务“点亮”着社区的万家灯火,也成了广大居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