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继强

3月13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四川日盛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卷卷玫瑰金色的锂电铜箔正在生成,车间内一片忙碌。图/牟科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性阐释,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为何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客观世界的变化要求中国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气候变暖、土壤沙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人类面临的外部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人们不能用过去的思考、工具和方法来应对,必须寻求新的解决方案,需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找到新的定位,努力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认知世界的变化促使中国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世界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对宏观领域的认识上,也体现在对微观领域的探索上。同时,需要警惕认知风险,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以更科学的态度来应对各种挑战。

社会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变化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因。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种变化要求中国不能再按照过去的方式方法来组织经济生产生活,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逐步建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携手打造科技高地。供图/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

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坚持质量优先、效率第一,实现动力、质量、效率三大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动力变革,两者密不可分,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和最终实践成果。

新质生产力对于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等方式,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注重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物质基础。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的涌现正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生动体现。随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将不断涌现,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动力。

2月29日,广安华蓥市华蓥山经开区创仕鼎电子厂的员工在车间检查智能设备。供图/C视觉

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断完善体现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加大投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着力优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手段。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国际科技合作,突破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体系。当前,5G应用在工业领域深入推广。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完善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强国建设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要重点聚焦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特别是对于大型科技型企业,应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关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其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此外,还应优化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环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共担机制,降低创新投入的风险和成本。

提升政策环境支撑体系。政策环境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完善市场基础制度,整治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优化税收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等。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引导各类要素围绕新质生产力进行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主任、四川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