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我的人生职业生涯中,有两个大舞台,一个是川剧舞台,另一个,就是新闻摄影。”

本期C视觉·大家谈,我们将镜头对准原《华西都市报》摄影部主任、首席记者朱建国。1971年,朱建国考入成都市戏剧学校,四年之后,他成为了一名川剧武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 白蛇传》 饰演男青蛇的朱建国,由此作为一名“文化使者”去往欧洲巡演。


1993年12月,成都市川剧院赴西班牙演出川剧经典传统剧《白蛇传》。图右为陈巧茹饰演的白蛇、图中为朱建国饰演的男蛇、图左为刘萍饰演的女青蛇。

1993年1月,成都市川剧院赴法国演出川剧传统剧目《白蛇传》剧照。图为“白蛇”(陈巧茹饰演)与男“青蛇”(朱建国饰演)在“水漫金山”的托举造型。


转型成为摄影记者是“水到渠成”,在川剧院各地巡演中,朱建国拿着他的第一台相机——德国蔡司相机,拍摄了很多照片向报纸投稿,“也许这就是一种新闻意识吧。”朱建国这样讲述他“新闻舞台”的起点。


“ 用

故事写新闻 、用图片讲故事”

从《蓉城周报》到《华西都市报》,长达26年的新闻摄影生涯,朱建国说,这26年中,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他有幸用相机来“亲历、见证、参与”。

曾获中国新闻摄影银奖、铜奖;多次获得四川新闻一等奖;作品《 心手相连》登上美国《 时代》 周刊亚洲版封面;作品《 路灯下的芭蕾女孩》 获得全国省级晚报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作品《 要采访更要救人》获得首届中国传媒品牌摄影大赛一等奖……朱建国的荣誉证书垒起来能装满几大箱。对于我们所处的新媒体时代,他更强调“发现”的力量,新闻摄影要“贴地气”,不断地贴近、贴近、再贴近,才能把图片背后的故事讲得更生动感人,更有力量,“好新闻也许过时不候 ,但好故事永远不过时 。”

1988年,成都锦官驿。那些年成都市民普遍居住在这种“一套一”的老宅中,所以只能将电冰箱摆在卧室里。


上世纪90年代,红星路属成都为数不多的几条宽敞大道之一。有线电车、岗警台……街边栽满梧桐树,房屋大都是常见的小青瓦平房。


1992年,外国游客在成都街头秤重。


《呼啦圈进入中国》1999年,成都太平巷一小姑娘练习呼啦圈。呼啦圈又称健身圈,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欧美等国。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迅速被大众所喜爱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


2006年,成都西北桥头。两位外国留学生入乡随俗坐在河边的露天茶馆晒太阳、搓麻将。


2023年,邛崃市夹关镇五里村。白沫江石桥上,一当地老农采摘野花后用背篓背着,杵着一根竹竿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四川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 出品 

 策划:毛漫丁 喻茂 谭曦 

统筹:陈妍蓓 

采访&文字:郭佳莹 

视频:黄潇 

海报设计: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