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在县人社部门了解就业补贴管理情况,督促就业补贴发放。 长宁县纪委监委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夏芯

“从未参加过临时公益性工作,却被冒名顶替领取补贴,好在纪委监委的同志及时介入,最终水落石出!”日前,自贡市富顺县纪委监委查处古佛镇百花村“两委”干部虚报公益性岗位名单套取补贴并进行二次分配的问题,面对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该村村民周某某说。

去年6月,省纪委监委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启动为期9个月的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管理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围绕就业培训、证书发放、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4个领域,严查虚列造假、审批放水、拿钱买证、冒领套取、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精准滴灌。目前,全省共排查问题线索797条,立案查处482人,推动完善317项制度机制。

摸清问题底数,把准方向凝聚合力

“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责任缺失等问题,呈现出行业性、系统性特点,侵蚀国有资金、侵害群众利益,必须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省纪委监委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出台《关于开展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管理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并按照“管行业就要管行风”的要求,确定人社为牵头部门,联动水利、林草部门一体推进专项治理。

要把准治理方向,摸清问题底数是关键。人社、水利、林草3个主责部门对近5年来的农村和城镇公益性岗位、就业培训、专业技术证书、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项目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台账化管理。

对照行业自查问题台账,结合信访举报综合研判,纪检监察机关重点针对虚列项目、虚增人数、拿钱办证、因人设岗等问题进行抽查,发现问题2112个,督促推动整改1731个。同时采取“线上数据比对+线下实地走访”、对入库数据进行“清洗+去重”等方式,重核数据1万余条。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贯通协同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加强与审计、财政的沟通协作,最大限度凝聚治理合力。

聚焦三个“重点”,深挖彻查典型案例

“某餐饮职业培训学校自2015年获得培训资质以来,鲜有培训业务,而2020年首次到绵竹,便开设培训班25个。”日前,德阳绵竹市纪委监委深挖就业培训领域这一疑点,发现该培训学校负责人黄某某拉拢腐蚀相关公职人员和村(社区)干部,以非参训人员充培训人头的问题。该市对55名村(社区)干部给予相应处分处理,对绵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股室负责人等8名公职人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收缴违纪违法所得29.21万元,对黄某某不当得利的20万元予以没收。

针对低收入群体就业补贴工作中腐败总量下降、违纪手段更加隐蔽复杂的特点,省纪委监委明确主攻方向,聚焦就业培训、证书发放、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4个重点领域,聚焦就业培训审批、技能人才评价证书管理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资料审批、公益性岗位开发设置管理等重点环节,聚焦主责部门的职业能力建设科(股)、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股)、就业培训科(股)、就业中心等重点岗位,精准指导各地快速提升办案质效。

成都市紧盯证书管理发放领域,深挖彻查职称评审方面的腐败问题,锁定系列案件涉案人员100余人,现已留置25人、移送司法22人,收缴涉案款物4000余万元,3家社会化职称申报点和80余名中介机构人员被依法处理,职称评审的地下“产业链”被斩断;遂宁市蓬溪县排查全县近10年失业保险发放情况,发现20余人套取失业保险金的问题,涉及金额30余万元,已对其中6名党员进行立案审查。

深化以案促改,叠加释放治理效能

“从专项治理情况看,人为干预因素多、智能化程度偏低是诱发贪腐问题的重要原因,补贴申报、审核、发放等程序交叉重叠也为腐败滋生创造了条件。”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推动人社、技能鉴定、医保、公安、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协同机制,升级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V3.0,可实现风险信息自动预警发布,实现监督关口前移。

针对就业培训领域中的监管问题,省纪委监委督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全省751家培训机构建成在线视频监管系统,构建起“人防+技防”全程监管培训机制。围绕审批环节,督促主责部门依法依规优化精简相关流程,有效压缩潜在的贪腐空间。

为推动专项治理取得实效长效,纪检监察机关除了向主责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通报典型案例,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开展警示教育,还督促主责部门找准问题症结,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刚性约束和执行。

阿坝州研究制定《职业培训内部控制制度》等文件,构建技能培训工作“1+ 5”政策体系,破解审批不严、内控不力、监督不实、内外勾结等问题;广安市优化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数据归集和电子证书生产“三审三校”审核制度,进一步防范证书造假制假。目前,全省已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3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