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川 图片由四川省水文中心提供

作为全省水利行业的前哨尖兵,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以下简称“省水文中心”)走过了70年风雨征程,一代代水文人用智慧和汗水为四川防汛抗旱事业贡献力量。

赵国茂是省水文中心水情预报处负责人、四川省防汛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从事水文工作已经30个年头。

奋战在防汛一线的赵国茂

据他回忆,10年前,全省水文系统监测站点仅702处,如今,5200余处监测站点星罗棋布,时刻为江河“把脉”。2021年,省水文中心在原有水情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打造了集信息共享、预报调度、洪水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四川省水旱灾害决策支持系统”,初步实现全省遥测数据分钟级处理和流域预报调度一键式分析,洪水预警预报范围由大江大河逐步拓展至中小河流,全省水文工作实现重大跨越。

令赵国茂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全省五大江河发生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省水文中心做出了精准的洪水预报,实现了人员零伤亡。其中在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处置过程中,前方水文应急监测人员日夜兼程,徒步穿行在高海拔无人区,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应急监测。垮塌的边坡距离临时监测点仅一步之遥。2020年,在应对“8·11”特大暴雨和“8·18”特大洪涝灾害过程中,赵国茂和同事们连续奋战10天9夜,平均每天休息2个小时,持续滚动分析预报,提供科学调度建议,拦蓄洪水22亿立方米。

内江水文中心职工正在进行水文监测

“这些年,我还经历了2019年‘8·20’流域性暴雨洪水,2021年涪江、嘉陵江最强秋汛等。每一场大考,水文人都交出了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赵国茂说。

跟赵国茂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今年56岁的游玲。她是内江水文中心水文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在与河流打交道的36年时间里,水文史料记录的一条条水文数据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朋友”。“要摸清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发展规律,需要把它放在历史时间轴中进行分析。”游玲和同事们见证了水文测报从“手写”到“机算”的发展历程。

日积月累,从1954年最早建站的登瀛岩水文站到现在,内江水文中心的资料室里保存了岷江、金沙江、沱江等多条河流的水文资料,成为我省多条江河水文的时代“画像”。这中间见证着四川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更新迭代,也成为四川水文测报工作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成立以来,四川省水文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落实“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积极推进建立全省十大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机制,推动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监测预警水文专项工作实体化、实质化运行,持续提升四川省防汛减灾能力,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今年3月,四川省委编办同意在10个四川省水文中心所属的市(州)分支机构加挂十大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监测预警中心牌子,明确“组织协调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的联合监测、联合预报预警,汇总全流域水旱情信息,为流域水资源调度提供技术支撑”任务,以加强流域间、部门间、地区间信息共享和调度协调,不断提升联合防汛救灾能力。

四川省水文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四川省水文中心将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推动各流域联防联控监测预警水文专项工作机制高效规范运行,切实在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中充分发挥作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汛减灾的弦绷得更紧、工作做得更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