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伍力

10月31日上午,成都新都区公安分局临江派出所社区民警唐皓意赶到辖区开展日常巡逻。“小唐警官,早!”“你好陈叔叔,上盘屋头漏水解决了吗?”一路走来,唐皓意和居民们点头问好,谈起家长里短。

24岁的唐皓意,干了5个多月社区民警。“我一开始在特巡警大队做快反突击队员,每天就是背着枪在街上巡逻,一般面对的都是极其危险的警情。”唐皓意说,做快反突击队员的一年里,自己快速成长,“穿着警服威风凛凛,我想这就是自己的‘警察梦’。”

一纸调令,唐皓意的“警察梦”拐了个急弯——从快反尖兵成了社区民警。“做社区民警的第一周,我出的第一次警,是帮居民抓了一只鸡。”

那天,唐皓意一大早接到社区群众报警,说一楼住户在花坛里养的鸡一直打鸣,吵得睡不着。出警后唐皓意发现,鸡是一位阿婆养的,“阿婆说她才从乡下搬到了城里,有点不习惯,后来在花坛里养了只鸡,准备给自己的小孙子吃。”

“婆婆,按照规定小区是不允许养鸡的,每天早上很扰民的。”“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怎么办?”

唐皓意点点头,现场帮忙把鸡抓了,收拾好地上散落的鸡毛,阿婆也听劝,晚上就把鸡炖了。

“20岁出头在派出所做社区民警,和我同期的兄弟一般去了办案队,面对的是犯罪嫌疑人,我面对的却是‘一地鸡毛’。”唐皓意坦言,自己刚到所上有诸多不适应,“确实有过迷茫。”

最让唐皓意头疼的是各类矛盾纠纷调解——两口子年龄加起来一百来岁,让唐皓意评评婚姻的理;辖区有个群众喝了酒就喜欢来找唐皓意聊天,聊完还得给他送回去;男生说自己女朋友要“自杀”,出警到现场一看,发现原来是其女朋友睡着了……

怎么办?同为社区民警的李曹,是所里安排的师傅。李曹的帮助,让唐皓意摸到了社区工作的门道。

一次,社区里一对小情侣因为琐事吵架闹到了派出所,眼看两人都要领证结婚,因为彩礼的事情闹得不欢而散。唐皓意接警后把两人带回所上组织调解,“谈了两小时,把人谈跑了,不欢而散。”

“曹哥,咋个办?”唐皓意请教师傅。

“调解这事儿是个手艺活,第一得找准问题的关键,第二得了解报警人的诉求,第三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李曹继续说,调解矛盾纠纷就像打扑克牌,总结来说就是“JQK”,译作“勾、框、锯”,勾住“人”,框住“事”,锯开“心结”

“没懂?那就先去把人给我‘勾’回来。”李曹给社区书记打了个电话,请社区书记出面劝一劝,邻里邻居的,那对小情侣也就不好再推脱。

重新回到调解桌上时,唐皓意重新调整思路,把事情摊开说、剖开聊,当天晚上谈到10点过,两情侣重归风平浪静。

当晚临到交班时,男孩搬来了一箱可乐,“天太热了,自己想喝,买一瓶又不太好,就买了一箱,给所上的警察同志们分享一下。”唐皓意说,就是这个场景让自己铭记在心,“群众的感激总会让人很感动,也逐渐参出这份工作背后的意义。”

从那次事件之后,唐皓意就经常往社区跑,一头扎进社区,有事没事去找社区里的保安员、纳凉群众谈天说地。“在社区里泡得够久,很多事情才‘喊得答应’。家长里短的琐事中,都藏着人情世故。活在社区,群众认你才听你。”唐皓意说,如今工作逐渐得心应手,他要更加努力投入到社区警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