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钟帆 段玉清 摄影 肖雨杨

“大田薅秧行对行,劳慰情哥来帮忙,情哥不吃大麦酒,几时等来糯谷黄,糯谷黄了做甜酒,白面馍馍蘸蜂糖……”9月15日下午,79岁的景玉光婆婆起调,其他5人合声,连续唱了4首山歌。这是来自巴中市通江县泥溪镇梨园坝村的“女团”,平均年龄65岁。

性格开朗的景玉光是“女团”的队长,当之无愧的C位。“我当细娃儿(小孩)的时候,父亲惯实,不让我下地干活,他边挖地边唱,我就坐在田坎边上跟着捡。”就这样,作为父亲宠爱的幺女,景玉光继承了父亲的音乐细胞,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山歌小曲库”。

2014年,梨园坝村被列入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为举办首届民俗文化节,村里甄选能人,“实力唱将”景玉光一眼被相中,由她牵头组织了梨园坝民歌队。老姐妹们首次正式登台开嗓,一组《山歌联唱》就惊艳一众游客。

现在,几乎每天晚上,梨园民歌队都会聚在景婆婆家学唱山歌,“《薅秧歌》、《汗地里的歌》是讲干农活的,《月儿落西下》、《吴幺姑》是讲爱情……”只要一说起唱歌,头发花白的景婆婆随时眉飞色舞,连女儿都打趣叫她“景队长”。

勤奋有加的梨园民歌队自然成绩也非常亮眼,不仅在通江县新农村文艺汇演中荣获了一等奖,还亮相过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队员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到梨园坝村,将代代相传的山歌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