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袁城霖 吴晓铃 樊邦平 文/图

8月3日10时许,达川区安仁乡米坊村,火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村民王和牛,从水缸里舀出大半盆水,用毛巾擦洗身上的汗水。

王和牛今年55岁。2014年,他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王和牛家开始饲养牛、鸡、鸭、羊,并开荒种植柚子、李子等。

日子刚有起色,他的父亲、妻子因病先后离世。但王和牛没有气馁,继续独自种果树。后来,王和牛参加达州区茶果站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学习嫁接、改良品种,让柚子品种增加到6个。他还开荒种植李子、梨子、核桃、红橘等,总计近10亩,“品类多,一年中有10个月都有水果卖。”

因儿女在外,王和牛只得一个人管理这些果树。

为了让果树生长、挂果更好,王和牛从临近的开江县一个养猪场拉猪粪。每个月一次性拉20多吨,每次他都要挑半个月,倒在果园里。“有一天,觉得双脚无力,我想估计得了什么病,结果睡了两三天后就好了。我晓得是太累了。”有这次经历,王和牛明白,要掌握好节奏,该休息就休息。所以,现在,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吃饭干活,等到10点太阳大了,就开始休息。到了下午5点,他再次上山干到晚上。

“活路辛苦,伙食自然要跟上,一天吃一斤多肉。”现在,王和牛种了10多亩水果树、300多只鸡,年收入近10万元。“今年还准备再开荒3亩,全部种果树。”

“有没有考虑找个老伴?”“暂时没有考虑。反正不用愁嘛,事业发展起来了,其他什么事情都好说了。”王和牛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