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肖雨杨 摄

在阿坝县麦昆乡沃朗村,一片占地400亩的食用菌大棚尤其引人注目。大棚里不时走出三三两两村民,手上的篮子里装着新鲜的姬松茸。每天从这些大棚里要发出2-3吨食用菌,销往成都、广州、上海、北京等地。

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

这些大棚是当地“顶层设计+援建帮扶”的典范,也是哇尔玛乡铁穷村、安斗乡派克村、麦昆乡沃朗村、柯河乡尼门达村、茸安乡蒙古村5个村的希望。

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内,农牧民在采摘食用菌。

2013年依托德阳援建的技术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阿坝县利用德阳援建资金600万元和三州开发资金200万元注册成立生态农业公司,由公司租赁土地并引进食用菌种植,建成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基地由政府出资建基础设施,业主配套生产设施,公司通过租赁等方式陆续收回成本,并将收回资金继续投入农业产业发展,增强资金的集聚效益。

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内,农牧民将刚采摘的食用菌装筐。

上述5个村都是产业不发达的贫困村,县上将食用菌基地的60个棚分给5个村作为集体经济,采用企业出技术、包销售,村集体出劳务、包管理的合作方式经营,实行收益保底、按股分红的产业扶贫措施。

走进大棚,记者看见采摘工们熟练地旋拧着姬松茸,如同珍宝般般轻轻放入篮中,对他们而言,这些姬松茸是每天90元的打工收入,是年底的分红收益,是未来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