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史晓露  王代强

“我爸活了74年,一辈子也没能走出大山。”8月14日,李志飞刚刚料理完父亲的后事,说起父亲,他眼眶泛红。

“想要出去看看”成为李志飞从小的梦想。2018年夏天,22岁的他收到了河南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雷波县大火地村的第一位大学生。

伴随李志飞命运改变的,是一座村庄的变迁。

上大学时,李志飞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一个。“主要是上学晚了,我七岁去村小报名的时候,老师不要我。”李志飞解释道。

李志飞是彝族人,他家位于凉山州雷波县卡哈洛乡大火地村,这里距离县城近80公里,金沙江蜿蜒而过,与云南省仅一江之隔。

家住在山顶,村里没有公路,上学要走一条不足30厘米宽的乱石土路,“下山要1个多小时,上山要三个多小时。老师担心我年龄小,脚力不好,让我大点儿再来读书。”李志飞说,村里也缺老师,每三年才收一批学生。因此,村里的小孩入学时基本都已十一二岁。

李志飞在家中排行老二,还有5个兄弟姐妹。由于勤奋努力,小学毕业时,李志飞考了全乡第一名,进入县城中学读书。性格内向的他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有时候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就停不下来。宿舍晚上9点熄灯,但我会把门窗全部堵起来,学到晚上11点。”

学习努力的李志飞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也受到了教育资助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2018年,李志飞以525分的成绩考上大学。“我没啥天赋,只是下了很多笨功夫,帮助我的人也很多,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学习上的。”

随着脱贫攻坚的实施,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2014年,李志飞一家搬进了山下的聚居点,告别茅草土墙房,住进了琉璃瓦砖混房,村里的水、电、路也通了。“过去吃水要用马驮,遇到干旱,半夜就要到山里有水的地方排队。现在吃上了自来水,很方便。”李志飞说。

扶贫先扶智。近年来,当地的入学率大幅提高。“我2017年驻村时,村干部基本都是半文盲。之后我们积极引导村里3-18岁能读书的人安心读书,明年有望再出两名本科大学生。”  驻村第一书记彭超说。

2017年底,大火地村人均纯收入达5230元,成功脱贫摘帽,51户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