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制图 甘翠

地形自东北向西南走向、倾斜,东北角叫清流,西南角叫石板滩。从清流走出了文学大家艾芜,一本《南行记》影响深远,蕴藏“古蜀新都邑”的味道;在石板滩集结了航空交通现代产业,筑起“现代制造城”的发展基底。


拥有2800年历史的新都,在古老的积淀中生长新动力,古今糅合、推陈出新,在时光发酵中结晶,随着时代大潮滚滚向前。


2022年是成都大运年,新年将至,川观新闻发出“成都伴手礼征集令”,诚邀成都23个区(市)县推荐具有成都特色、彰显“成都制造”品质的伴手礼产品。


第七期,我们来到新都。“古蜀新都邑”拿出两款非物质文化遗产伴手礼——一个是起源于清朝中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熊猫,一个是民国时期西南文化圈的“网红名鸭”、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流板鸭。


一起去看看时光结晶中的精湛技艺吧!

棕编熊猫


视频:新繁棕编(来源@四川非遗)

刚好盈手一握,条形起伏的白色、黑色棕纹交织,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圆鼓鼓地站在掌中。拦腰一启,熊猫分成两半,一个大大的空腹饱满地露出来。“大运好礼”棕编熊猫收纳盒就这样带着时尚与实用的气息,闯进心中。

8月11日,成都“大运好礼”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审出20款产品进入首批“大运好礼”名单。棕编熊猫榜上有名,所营造的非遗生活美学场景将传统技艺与在地文化巧妙融合,每一只熊猫都做得精致、细腻、饱满、传神,成为成都造“好物”的代言之一。

棕编熊猫

棕编熊猫,技艺发源于新繁棕编,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材料编织的日常用品和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比如蓑衣、蒲扇、草鞋等便是古代的棕编。棕编的制作法是相通的,穿插、折拉、编扣、打结等,万变不离其宗,都有一定规律。

棕编熊猫

每年4月,匠人们会采集新出的嫩棕叶,用排针将叶划割成细棕丝,搓成棕绳、级,经硫磺 熏蒸、晾晒、浸泡等工序,制成洁白、柔软的材料备用,或将部分棕丝染色备用。新繁棕编用料比一般草编细密,轻便,不易受潮,此种棕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四川草”,深受外商欢迎。纯手工技艺的棕编,材质柔韧轻盈且实用性强,还防潮吸汗,不易受压变形,各类棕编织品很受欢迎。

棕编熊猫制作现场

2012年,棕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俊英创办新都巧帆棕编专业合作社,带动妇女居家就业,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棕编熊猫就是由她创意、研发的。合作社将新繁棕编带到了加拿大、孟加拉国、越南、斐济、美国等地展出,受到外国友人青睐。其中,棕编草帽在意大利卖到了上千元的价格。

如今,以合作社为基础组建的夏河溪编织艺术中心设有棕编、草编、绳编、藤编、钩编、竹编、陶瓷等非遗艺术展厅,游客朋友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带两只“好物”熊猫回家吧。

清流板鸭


一只川西坝子常见的土麻鸭,能红多久?清流板鸭用实绩回答:百年。

这款走进艾芜作品的家乡美食,还受到过巴金、李劼人、沙汀等文化名人的口中赞扬,是文人聚会必不可少的美食。上世纪40年代开始,清流板鸭成为西南文化圈的“网红名鸭”。

清流板鸭有历史记载始于1916年。新繁人黄策开始做板鸭起家,用清流泉水稻田散养的麻鸭品质好,1941年起,其弟黄德勋开始将其做成板鸭,人称为“黄板鸭”。当前的第四代传人王忠述是清流镇人,19岁拜师学徒,得师傅真传后,在本镇场上开业,号称“王板鸭”,传统板鸭制作技术由王忠述发扬光大。

清流板鸭选用150天自然生长的土麻鸭,以水草鱼虾玉米为食,最后一个月用芝麻喂养,使鸭肉由内而外肉质紧实且香。成品活鸭标准体重4.5斤到5斤之间,少了,则脂肪多,瘦肉少,多了,则肉质老。

在制作过程中,王忠述拒绝添加人工色素、工业香精和防腐剂,使用老卤水,经过大小28道工序、30味精选香料、160个小时的全手工制作,每日只制作30只至50只,以保证品质。

“王板鸭”的制作秘决中,还有一味必不可少的配料——清流镇的乌木泉。艾芜的家——清流翠云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中人直接饮用乌木泉水已有数百年历史,以泉增寿以寿闻名,目前村里1000多人中,90岁以上老人有16位、百岁老人有3位。用“长寿泉”卤制的板鸭,口感劲道,鸭香浓郁。

时间的礼物,匠心的敬制,清流板鸭值得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