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池  国家行政学院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可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是我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较之国际上已有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接国际评价指标,开展营商环境评估,正确认识和把握本地区营商环境的现状和不足,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作。

明确重大意义

积极构建适合我国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体现时代要求。

一是体现了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照国际营商环境标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和举措,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地区竞争力的治本之策。

二是体现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在各类资源全球配置的时代,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高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体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当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政府要由过去偏重追求政策“洼地”,转为倾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高地”。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既有利于及时反馈、矫正和完善改革中的问题,也能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投入力度,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借鉴国际经验

目前,国际上对地区营商环境的评估有若干套指标体系。比如,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等,这些国际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其中,对各经济体影响较大,也受到广泛认可的是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自2003年以来,世界银行每年发布一期《营商环境报告》,重点是量化评价各种监管法规对企业行为和经济结果产生的影响。该报告围绕企业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11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指标,包括创业阶段2项,分别是开办企业、雇佣工人;获得场地阶段3项,分别是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融资阶段2项,分别是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日常运营阶段2项,分别是纳税、跨境贸易;出了问题阶段2项,分别是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为了确保各经济体之间的数据可比性,指标是根据有特定假设的标准化案例的场景设计出来的。

报告还采集和使用两种类型的数据。一种是评估每个经济体的法律法规,所用数据中约四分之三是这类数据。另一种数据是用于衡量监管程序复杂性和成本的指标。企业花费的时间与成本是指标关注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体系的关键词。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