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奠定经济强省坚实基础。

肩负省委重托和群众期盼,全省各地正陆续召开市州委全会,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并围绕省委新部署,谋篇布局新发展、新跨越,力争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征程中有新作为。

新格局、新发展、新跨越,四川各市州将如何展开新谋划?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川报观察推出“市州委全会观察”系列报道,从新布局、强产业、畅交通、大开放、惠民生等方面解读市州委全会传递的新信息,触摸市州未来发展新脉动。

川报观察记者 王代强

攀枝花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阳光生态经济走廊,争创全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康养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2030年,完成千亿级康养项目群打造,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走现场】

荒山变公园 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8月16日一早,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马兰山社区居民杨小平和家人一起来到附近的马坎森林公园散步。“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山,现在到处都是花草树木。”他愉快地说。

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土壤松散贫瘠,气候干旱缺水,马坎片区更是其中典型。“以前每年四五月份,这里山地裸地地表极高温可达70℃,40厘米内的表土含水量接近零值,根本种不了农作物。”东区林业局党组成员何金锴介绍。

2013年8月,马坎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开始实施。经过艰难探索,攀枝花找到了“良种壮苗、大坑客土、水源配套”的造林思路,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治理新路。

施工过程也并不容易。

何金锴回忆,当时没有路就扛着锄头挖,没有水源就从附近企业架设管道引水,没有电就自带便携式发电机。“路太陡了,苗木用车子拉不上去,就靠人背或马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后,工作人员共在马坎片区共栽植了蓝花楹、红花羊蹄甲等乔木3.5万余株,黄金香柳、红叶乌桕等灌木、地被植物3.3万余平方米,生态修复土地面积1040.3亩。

“现在集中大规模栽苗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正在打造马坎森林公园。”何金锴说,目前部分道路、停车场、凉亭等基础设施已建好,正在进行绿化管护、景观提升等工作,马坎森林公园正逐渐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深观察】

生态环境改善 共享发展成果

攀枝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土壤保持区,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攀西经济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在攀枝花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毛崇相看来,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

实际上,在过去的实践中,攀枝花已尝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甜头。

三角梅掩映下的主城区(王东 摄)

攀枝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曾遭受过破坏。2004年,攀枝花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16%。

近年来,攀枝花下决心治理生态环境,累计关停“三高”企业65家,植树造林近千万株,新建林地数万公顷;实施以“花街、花道、花园、花海”为主题的“四花”工程,密植树木、鲜花,扮靓城市容颜。此外,还出台补贴政策,全面取缔二滩库区网箱养鱼。

如今,攀枝花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1.79%,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98.4%,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王东 摄)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为攀枝花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也让居民共享了城市发展成果。

毛崇相介绍,现在阳光康养、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产业,也带动了不少居民增收致富。去年,攀枝花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79.31亿元,同比增长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