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怀 陈君 王代强

“要引导村民种花种树,通过精心装点,打造成一个游客喜欢的‘打卡地’”

“3D打印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有多高?”

5月20日,攀枝花东区进行一场今年重点项目的现场拉练。银江镇阿署达村、高端钒钛药芯焊丝生产线、钛产业园、高梁坪科技孵化基地、攀研院3D打印球形钛及钛钢合金粉中试线、钒氮合金扩能改造及钒铝合金生产线等七个项目一一“过堂”,这是东区今年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项工作的缩影。

作为攀枝花市的主城区、一座城市的老区如何焕发新动能?日前,攀枝花市东区区委书记罗军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6月12日,《四川日报》02版

谈发展思路

·东区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体现高质量发展,老城区更要有新作为

记者:作为攀枝花市的主城区、老城区,东区是如何为自己的发展定位?

罗军:去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攀枝花提出了“3+2”的发展新定位和新要求。攀枝花明确了“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东区相应地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一个愿景”,就是要建设美丽时尚幸福康养花城,彰显阳光、时尚、活力的城市气质。 “两篇文章”,即持续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守住“发展、绿色”两条底线。“三项工作”是指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根据东区现在发展的短板提出来的,比如招商引资,是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的抓手。 “四大任务”,着力在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培育大数据、抓好大党建上下功夫,不断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五条路径”,以加快建设“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核心区”“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主体功能区”和“基层社会治理先行区”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老城区更要有新作为。

俯瞰东区。 周良 摄

谈产业发展

·农业做大、工业做精、三产做强

·产业发展难点重点在招商引资

记者:东区的新作为在哪?为何提出发展大产业?

罗军:东区一产过小、二产过低、三产过散,需要创新的办法、理念、方式,改变这一状况。

我们提出发展大产业,是有相当坚实的基础。从产业重点看,攀钢在东区,我们提出依托攀钢抓工业、依托城市抓康养。攀钢有四个“大”:大企业、大人才、大资源、大客户。攀钢有1000多家客户,我们要利用攀钢客户群来做大民营经济,让这些客户群到攀枝花来投资、落户,发展以钒钛、钢铁为核心的产业。

我们加快建设“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核心区”,要利用城市资源、攀钢资源、高校资源,做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标准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导,以及产品的创新。比如,我们促进了新南威尔士大学与攀枝花学院合作,抓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

 东区目伦高碳石墨电极生产线。

从产业类型看,我们提出,农业做大、工业做精、三产做强。东区目前农业总量很小,优势是主城区的资源整合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强,周边地区的农业都是在东区集散。所以,我们希望把农业的影响力和规模做大,小农业要写出大文章,要实现“买周边、卖全国甚至卖世界”。要支持生产性物流业的发展,包括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等,依托物流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东区是主城区,配套能力强、服务环境好,发展康养产业的基础也很好。加快建设“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东区一是利用有限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打造小而精的“康养+旅游”“康养+医疗”等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把阿署达村打造为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按照“攀西阳光欢乐谷、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定位,坚持整体打造。宁愿慢一点,也要追求高品质。二是要打造两个医养结合片区,依托市中心医院,打造华山康养小区;依托攀枝花学院附属学院,打造中西结合的高端医养康复区。依托三个山地公园,做好“康养+运动”试点。三是办好康养学院。

东区凤凰花公园。  王东 摄

记者:大数据现在“炒”得很热。东区要发展大数据,是不是跟风?

罗军: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已日益成为又一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快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变革的潮流。

大数据是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会带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攀枝花或者说东区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攀枝花气候宜人、电能丰富、城市和工业化率高,具备先行探索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条件和优势。大数据需要电,攀枝花有二滩、观音岩等水电站,水电资源非常丰富。攀枝花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也已经迈出了实质步伐。

东区大数据发展重点就是推动其产业化。目前,攀枝花市与浪潮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拉开建设攀枝花新型智慧城市的大幕,重点建设点就在东区。

发展大数据,我们要用智慧城市的建设统领数据交互,拔掉数据“烟囱”,破除信息“孤岛”;要以项目系统建设推动数据过滤和筛选,加强数据收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不断优化数据结构;要以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数据汇集,构筑牢固的大数据安全“防火墙”,为大数据的收集、共享和使用提供保障;要以便民惠民服务先行,不断优化政府工作,推动产业发展。

2019年2月14日,罗军(右一)调研目伦新材料项目生产情况

记者:东区产业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罗军:难点、重点在招商引资。攀枝花相对而言交通不便,资源立市产业较为单一。进来的企业,要么冲着钒钛、攀钢而来,要么冲着阳光而来做康养,都是奔这资源来的。像芯片等新兴产业,花再大的成本不一定引得进来。

招商引资,我们广撒网,但薄收益,有时跑一圈,拿出很大诚意,最后不一定落地,后期发展也比较困难。很多情况下,是我们扶持自己的企业,从小养到大。

市委明确,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所以,我们要把攀钢的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联系好,围绕攀钢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来招商,扎扎实实引进了几个企业,量力而行,再难也要出去招。我们明确,凡是招商引资工作,只要不是特别重大的会议,都可以请假。

2018年9月,东区政府与成都文阳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川西南农产品电商物流园项目投资协议》

记者: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造和人才支撑,东区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罗军:区上出台了很多政策,推出了一些措施,比如打造奥林匹克“双创”中心,重点工作就是推动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当前,我们正在打造“候鸟型、度假式科创基地”。人才,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高端工业人才,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比如针对名医、艺术家、企业家,提供食宿、补贴及办公研发场所,来搞创新创造,不求回报。就是要把他们吸引过来。因为攀枝花比较偏远,要柔性引进,为发展服务。留住这些人才,就能带来更多产业项目。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政务环境、营商环境,让企业、市民少跑路、不跑路。

谈城市建设

·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区域性卫生高地、区域性文化高地

·建设大城市,关键是要引进一些新业态

记者:建设大城市,东区如何破题?

罗军:我们提出了“一区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以金沙江为界,北边以工业为主体打造工业区,南边发展以康养为核心的三产服务业,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区域性卫生高地、区域性文化高地。

区域性教育高地作用逐渐突显。办好优质公办教育,比周边地区遥遥领先,初中、小学教育在全市处于领先,高中教育正迎头赶上。大力引进成都外国语学校等高端民办教育,民办高端幼儿园,民办基础教育,补充完善整个教育体系。

区域性医疗中心格局也在东区基本形成。辖区内有四家三甲医院,近几年,我们还致力于引进特色专科医院、体检机构,完善医疗体系。

市民骑行在东区机场路。   王东 摄

攀枝花的文化还没有实现产业化,我们在逐步培育。我们举办了诗会,邀请全世界为攀枝花写诗,收到2万多件作品。我们还引进了一家公司,专门搞网络文学创作和版权交易,正在建设西部网络文学文创基地。

建设大城市,关键是要引进一些新业态,要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集聚能力,吸引资金、人才来这里集聚发展。

记者:如何理解东区提出的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区”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两项任务。

罗军: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区”,我们提出了“东稳”,在阿署达片区要控制建筑规模、建筑密度,以环境提升打造为主;“西提”,要提升老城区的城市品质和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撤出来的棚户区进行小规模插花式打造城市公园、城市绿地,不以开发为主,主要是提城市升品质 “北转”,即把攀钢片区进行产业转移,人口向南边转移,工业向北边园区集中;“南拓”,就是加快城市南面新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中优”,指进一步优化炳一区、炳二区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

“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并不是由谁离得近决定,要能承担主体功能,比如国际交流、国际贸易、文化合作等。攀枝花海关在东区,方便国际贸易;文化交流方面,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东区。所以,东区具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主体功能区”是有实在的东西。

东区作为主城区,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应该先行先试。今年,东区被省里明确为街道体制改革试点城区,东区已经在基层社会治理、农村治理、康养党建、农民工党建、军民融合党建等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很有信心。

2019年4月2日,罗军(左三)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谈发展愿景

·产业强区、美丽城区、幸福市区、清明东区

·要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满足感

记者:请描述一下东区未来发展愿景。

罗军:产业强区、美丽城区、幸福市区、清明东区。

产业方面,今年东区GDP将突破500亿元,人均GDP将达13万元。

产业要强,城市也要更美。这几年,我们实施了堡坎披彩、城市花园等行动,要让“花城无处不飞花、花城无时不见花”,充分体现阳光花城的魅力。

要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满足感。从2016年开始,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帮扶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这些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均已达到880元或享有同等生活水平。

点击“对话183”打开专栏

倾听更多发展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