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王怀 周海波 邵明亮

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如何在全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找准发展定位、实现更大发展?近日,东兴区委书记徐炼英接受了川报观察记者的专访。

关于区域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和重点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力推进“两个新城、三大园区”建设

记者:如何认识当前东兴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徐炼英:在全省33个城市主城区中,东兴区GDP的排26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及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都排在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排在第32位;第三产业的占比排在第11位。

从指标来看,我们是一产块头大、二产弱小、三产适度规模。东兴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但放置于全省城市主城区来看,农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农业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次,东兴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一些老工业如糖厂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新兴的工业还没有培育起来,但我们有载体,有产业链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东兴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阵地,无论是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现代旅游业等新兴产业,都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或是具备发展壮大的良好基础,加之作为城市主城区,随着城市管理和公共配套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共同形成了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也是我们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和重点。

东兴区汉安大道两侧

记者:高铁对区域的发展是重大机遇,但你却对全区干部强调这是压力和挑战,为何?

徐炼英:高铁的开通是发展机遇,但如果对自身发展基础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会错失机遇。没通高铁之前,东兴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一定规模的通道经济。交通更便捷后,如果特色产业培育不能快速跟上,通道经济很容易就变成过道经济,越来越强的外在吸附力将重新配置市场资源、人力资源。

所以我对全区干部反复强调,东兴区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阵痛期,还处在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的入门期,我们一定要有大力培育产业发展的强大责任意识,否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记者:你提出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打造“两个新城、三大园区”,这是如何考量的?

徐炼英:一个地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支撑点,尤其是产业支撑。对于东兴区而言,“两个新城”即东兴南部新城和椑木新城,承载着东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三大园区”即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东兴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分别是东兴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把“两个新城、三大园区”抓起来,才能推动县域经济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上水平,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能。

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废旧电视拆解生产线

一年多来,我们启动项目122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东兴南部新城中的科技孵化器创建为省级科技孵化器,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经开区,引进了150亿元恬园文旅新城项目、30亿元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中心项目等一大批大体量的项目落地实施。“两个新城、三大园区”已经成为了东兴项目建设的重点、投资促进的热点、产业培育的关键点。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能否有活力,关键在人

·活力的激发需要产业的培育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记者:新城往往意味着才起步,如何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迸发出发展活力?

徐炼英:区域经济能否有活力,关键还是在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与2017年相比,东兴区人口净增5万多。我们分析,净增主要是因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环境逐渐改善、服务业迅速发展,大量外来购房户、入住群众、从业人员增长较快。尤其是东兴区商贸业的聚集发展、城市功能配套的提升,培育了一个又一个的商圈,平安金融服务、本土电商全搜索等企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区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区域内源源不断的要素流动、聚集,形成了这一个片区发展新的希望。

当然,活力的激发,还要需要产业的培育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在产业培育上,我们注重培育人力和人才聚集的新经济。内江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立足于比成渝两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实际,我们把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电商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作为主抓重点,带动就业、吸纳就业。同时,依托范长江4A级旅游景区,我们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小镇——田家文旅小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更大范围内吸引人流。

比如,我们建设的东兴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毗邻内江师范学院新校区、内江六中新校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和新建的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以及培育发展起来的多所小学、幼儿园。2020年如果全部实现招生,将实现10万学生、5万从业人员的规模。这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极大的活力。

东兴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

记者:在新城的建设推进中,最大的难点在哪儿?

徐炼英:为了在内江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的进程中贡献东兴力量,我们既要基于当前,更要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建设。2017年,我们开始启动东兴南部新城建设,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配套基本完成,在2022年之前,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我们压力很大,最大的压力和难点是人才和资金。一方面,懂规划、懂建设、懂金融、懂产业的人才还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在新常态下,如何盘活现有资源,筹措资金,推动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配套更完善,还需要更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记者:尽管是中心城区,但东兴区农业农村板块占比很大,如何平衡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

徐炼英: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城和乡缺一不可,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兴区最大的特征是内江城市新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东兴人口超过80万,在全省33个城市主城区中,农业板块占比排第一位。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统筹城乡战略,采取以城带乡、城乡共进的方式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东兴区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解决贫困户就业

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始终坚持 “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理念,编制“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以“1+2+4+N”分层分级示范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布局发展蚕桑、青花椒、巨黄竹、中药材、内江黑猪等优势产业,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本土电商的培育壮大,也为整个东兴的农特产品进城打通了通道。同时,我们抓住全省大力实施文旅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在城、镇(乡)之间布局了全覆盖的文化旅游环线,打造内江乃至成渝地区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使城和乡的互动发展更加紧密。

关于城市管理

·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服务好全市一盘棋

·有一种 “如果落后一步,就将落后一个时代”的紧迫感

记者: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往往体现在城市管理上,东兴区如何加强现代城市管理?

徐炼英:作为内江的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不仅体现的是东兴面貌,更多展示的是内江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因此,我们花大量的力气和功夫,加快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功能配套、产业配套的思路来推动整个城区的发展。一是加大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城市社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二是秉承“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理念,统筹谋划旧城区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背街小巷、老旧农贸市场改造,实现旧城风貌与功能双提升。同时,为市级重点项目在东兴区快速推动,做好用地保障及建设秩序的维护工作。三是强化城市治理,推进内江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持续实施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五年行动,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徐炼英调研东兴区南部新城建设

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像东兴区这种农村占比较大的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如何破解?

徐炼英:首先,在发展理念上,我们坚定不移践行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宁肯牺牲一时的GDP,也要绿色美丽东兴。其次,对于环境保护,我们抓好突出环保问题整改,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以大清流河、小青龙河流域为重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绿化东兴行动,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一增一减一治”“五清”行动等,通过这系列措施,我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牛棚子”片区环境问题等一批陈年老疾,初步实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目标。最后,我们还重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力推进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大革命”。

记者:和县相比,作为中心城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治理,压力更大,你如何看待?

徐炼英:因为地处主城区,相对来说我们的压力要大一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管理,尤其是项目的推进上。全市的大项目很多放在我们区上,从征地拆迁到建设管理再到秩序维护,工作任务要繁重一些。这对干部是种磨砺,很多事需要协调、沟通,那么就更考验干部的能力。

所以,作为中心城区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更多地为全市大局做好服务。我一向跟区上干部讲,一定要有大局观,更要有融入感,一定要有主人翁的精神,主动扛起内江“双百”城市建设发展重任。东兴区专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铁军队伍的决定》,打造“东兴铁军”,推动了“铁血铸魂、铁面执纪、铁肩扛责”三铁工程,这几年在各条线上展示出了成效。

记者:大家说,你对东兴干部要求严格,你希望他们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徐炼英:东兴区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勇争一流,但是我们也有压力、有危机。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都有一种“如果落后一步,就将落后一个时代”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只有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转化为工作中的奉献、拼搏、实干、担当,我们才能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我们将发扬“绝对忠诚、爱民为民、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干干净净”的东兴干部精神,力争用五年时间,让“两个新城、三大园区”实现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繁荣景象。

>>>点击“对话183”打开专栏<<<

倾听更多发展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