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开茶咯!开茶咯!开茶咯……”3月14日9时许,达州市大竹县团坝镇白茶村,一段清脆的唢呐声划破了茶山的宁静,大竹县白茶种植带头人廖红军带领茶农们喊山开茶,拉开新年采茶序幕,祈求来年茶叶丰收。

大竹是白茶种植大县,这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喊山开茶文化节”,以唢呐表演等民俗节目为媒,在欢悦喜庆气氛中,凝结大竹白茶文化,也鲜活地把“大竹白茶”品牌推广出去。

大竹白茶基地

“喊山开茶”擦亮大竹白茶品牌

阳春三月,白茶村梯级茶园吐新绿,第五届“喊山开茶文化节”来了。

14日清晨,闻讯而来的当地村民、外地客商把茶园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整个活动共12个节目。民歌手带领茶农们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唢呐艺人演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告别贫困的茶农们以此表达感恩之情,为建党一百周年献歌。”廖红军说。

音乐声中,采茶姑娘采摘茶叶

节目中,72岁“最美采茶姐姐”陈莲菊表演歌曲《采茶歌》,歌声嘹亮山间,同时来自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茶旅结合相关专业和乡村振兴课程班的30多名采茶姑娘埋头细致地采摘茶叶,这“老少同台”的场景让观众掌声阵阵。

现场,前来游玩的姚德玲女士与同伴伴着音乐手足舞蹈。她告诉川观新闻记者,“喊山开茶文化节”举办多年,远近闻名,几天前听说今天举办,恰逢周末便邀约10多名好友一起前来。“节目很热闹,氛围很好。”姚德玲特别提到,唢呐表演成为节目的重要一环,她感到很骄傲,“大竹县以竹大、竹多而得名,大竹竹唢呐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唢呐渊源传承和发扬下去。

唢呐手表演

活动上,采购商人数不少。来自浙江安吉的马先生一口气预定了3000斤白茶,“大竹白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要靠‘抢’才有货。”

“2017年以来,大竹白茶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山东、北京等地是主销区,珠三角也开始推广。”廖红军透露,尽管去年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白茶需求量逆势上涨,近年年均增长率达30%,高端白茶市场价逾千元一斤。

人们一起放飞气球,许下祝愿

做强做优白茶助力乡村振兴

翻开大竹白茶发展史,不过十来年时间,但已发展成为数十万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

2009年,刚在杭州站稳脚跟的大竹县退役军人廖红军通过智力支乡联谊会,了解到家乡正开展扶持返乡创业专项行动,决定回乡创业,他把浙江安吉白茶引进到大竹县栽种。

短短几年,在大竹县田间山头,阶梯式茶园遍布一个个乡镇。像廖红军这样外出打工回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昔日的“空心村”因为白茶产业的发展,又有了新活力。

现场百余人齐声高喊“开茶喽!开茶喽!开茶喽!”

“我不再是留守儿童了。”大竹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廖悦辰跟随父母来到了活动现场,曾经每年过完春节廖悦辰都有一次伤心的离别——爸爸妈妈要外出打工。几年前他的父亲廖小舟回到家乡,在廖红军的带领下种植白茶。

廖小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白茶采摘后干叶批发均价达1000元/斤,高端零售价能达2000元/斤,每到忙时还到白茶基地采茶、除草、施肥,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既挣到钱,又照顾了家里。”

另一名采茶工曾凡顺告诉记者,去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大河、白坝、赵家三个村合并组建新的白茶村,为白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去年,“大竹白茶”还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数据显示:大竹县现有白茶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47户,种植白茶5.2万亩,年产茶叶700吨,产值达到6.5亿元,茶农人均年增收2.6万元,白茶成功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和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大竹县委副书记杜权军告诉川观新闻记者,大竹县已培育白茶现代农业园区3个,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园区品质,让白茶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同时支持民宿等相关产业,实现农文旅全产业链发展,让农民吃上“旅游饭”。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