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南充。康培摄

破解五道难题

推动大城崛起

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重大决策,是践行中央要求、立足四川省情、顺应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必将重塑四川经济地理新版图。南充作为“一干多支”中的重要一支,理应在“五区协同”发展中承担省委赋予的发展重任和历史使命,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南充力量。

一、破解发展动能不足的难题,激发大城崛起强大活力

省委提出要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这“三个发展”,首先要从激活发展动能着手,强化发展主引擎。

投资是主驱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变,首要任务是做到“六稳”,重点之一就是“稳投资”。原因在于:金融缺乏动力,货币刺激难以奏效,大量货币未能有效流入实体经济。出口增长乏力,出口拉动潜力不大,南充外贸出口仅占GDP的5.5‰,经济贡献率不到百分之一。消费创新不力,消费带动仍需加强,南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万元,消费能力不足,消费升级还有待时日。投资最为给力,项目支撑现实可行,在外需不足、消费不力的时候,投资仍然是最好选择,只要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就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项目是总抓手。为稳定投资规模,强化项目支撑,南充集中力量实施“100件大事”,其中市本级10件,9县(市、区)各10件。这“100件大事”涉及长远战略、关乎民生改善,干成了南充便会跃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一次大跨越。推进中始终坚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确保90%项目在本届内完成。

资金是硬通货。项目攻坚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南充“三箭齐发”破解投融资难题。优化政府平台“融资”。做实做强“1+5”融资平台,汇聚项目建设资金。深化政企联动“合资”。围绕“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大力推行PPP、BOT等模式,2016年以来,共实施PPP项目89个,总投资额1580亿元。强化市场运作“募资”。创新运用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2016年以来,共争取置换债卷362.4亿元、新增债券111.6亿元。

二、破解开放水平不高的难题,拓展大城崛起广阔空间

省委提出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致力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开放新态势。南充经济外向度较低,必须坚持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环境大优化,推动全域全程全面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以“大招商”带动大开放。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紧扣“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100件大事”,锁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500强“三类500强”企业,大力实施“双百”攻坚,集中招引落户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近两年来,每年新增到位资金100亿元,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以“大平台”推动大开放。扭住重大活动促开放,充分利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实现产业对接、促进政商合作。扭住重点园区促集聚,完善“10+3+1”产业园区平台,让园区成为开放发展试验田、创新发展孵化器、区域发展增长极。扭住重要口岸促流通,积极创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让南充搭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国际物流快车。

以“大通道”联动大开放。抢抓全省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大机遇,推动南充北上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进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圈、东出融入长江经济带。铁路方面,重点推进成南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建设。公路方面,加快推进成南高速(扩容)、南充二绕等高速公路和西顺嘉、顺蓬营、顺仪等高等级公路建设。航空方面,大力推进高坪国家开放口岸机场和阆中机场“双机场”建设。水运方面,推进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协同推进利泽航电枢纽建设,建成连接长江的黄金水道。

三、破解经济实力不强的难题,奠定大城崛起坚实基础

省委提出,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门槛”。实现大城崛起、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实力是基础。南充将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加速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

坚定不移做大经济总量。今年上半年,南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79亿元,预计全年将迈入“2000亿俱乐部”。在此基础上,聚焦“成渝第二城”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力求经济增速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区域,力争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2500亿元,2023年突破3000亿元,2025年突破3500亿元,率先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持之以恒做强产业支撑。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产业强则城市强。南充致力培育“5+5”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值分别达到1700亿元、1000亿元、1000亿元、1000亿元、1500亿元;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2025年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15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全面重塑产业经济版图。

不遗余力做优发展质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南充产业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迈进。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和绿色经济,开辟更多税收增长点,努力提升税收占比。

四、破解协调发展不够的难题,构建大城崛起崭新格局

省委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突破”,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招。从南充来看,必须坚持核心带动、点轴开发、城乡一体,推动南充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着眼强化辐射带动,建好中心城市。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集聚体和增长极,是带动区域整体跨越的龙头。要把城市格局做大,大力实施“以江为轴、北拓南延、跨江东进、拥江发展”战略,推动“南(充)西(充)蓬(安)”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要把城市功能做优,坚持里子与面子、时尚与乡愁、安居与乐业“三个统一”,加快建设畅通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要把城市形象做美,高标建设城市地标、标美干道、特色商圈和城市会客厅,让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

着眼夯实底部支撑,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实施“一主一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支持主城三区做大做强,力争经过几年努力,经济总量达到1200亿元至1500亿元左右;鼓励6个县(市)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培育一个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的县(市),形成“三区一马当先、县市竞相发展、全市击鼓奋进”良好态势。

着眼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突出实施农业“三百示范工程”,到2020年建成100个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培育100个亿元农业龙头企业、打造100个农业新业态示范样板。突出抓好“两乡建设”,新建70万亩晚熟柑桔基地和3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建成“中国晚熟柑桔之乡”和“中国木本油料之乡”。突出加快“美丽南充·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城乡“五个一体化”,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

五、破解干事作风不实的难题,弘扬大城崛起良好风尚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南充以肃清拉票贿选案余毒为抓手,强力正风肃纪、严格明规立矩,制定实施“133”系列制度,真正让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在南充蔚然成风。

突出反向约束不出事。坚持高标划界,聚焦财政资金、工程项目、干部人事等10个方面,制定强化法纪约束持续正风肃纪“100个不准”,严格限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坚持高压震摄,锁定无德无能、为官不为、违法乱纪者,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反。2016年以来,调整“庸懒散软”干部23名、查处违纪违法干部1100余名。坚持高效监督,盯住关键人员、关键领域、关键事项“三项重点”加强监督,每年选择30个一级廉政风险岗位开展抽查审计,督促整改问题2300余个,约谈23人、立案调查15人。

突出正向激励想干事。出台正向激励“30条措施”,让实绩突出的有奔头,鲜明用人导向,提拔重用在项目攻坚、精准脱贫、招商引资等战线上的优秀干部50余人,做到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让做出贡献的有荣誉,大张旗鼓表彰先进,每年在全市评选表扬100名“优秀县级领导干部”、100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100名“优秀市直部门中层干部”、100名“优秀基层一线干部”,激励干部争先创优。让勤苦工作的有关怀,该给予的奖励一项不少、该享受的假期一天不扣、该保障的待遇一样不缺,让干部形象上有面子、精神上有尊严、生活上有保障。

突出容错纠错敢干事。市委旗帜鲜明出台容错纠错“30条意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鲜明允许试错的工作导向,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划清“为公”与“谋私”的界限、“无禁”与“严禁”的界限、“无心”与“有意”的界限。健全大胆容错的工作机制,加强问题甄别,准确把握政策界限,防止混淆问题性质,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加大及时纠错的工作力度,对干部反映问题及时查清事实、澄清是非、作出结论,对造谣中伤、散布谣言、恶意炒作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图片来源:航拍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