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爽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3月4日,风和日丽,平昌县金宝七里村茶叶产业园传出阵阵谈笑声。茶农们提着小竹篮,一边采摘第一批春茶-毛尖,一边聊着乡间趣事。手指翻飞间,嫩芽陆续离开茶枝落入竹篮,很快就是一小篮。

近年来,平昌县紧紧围绕全省“千亿川茶工程”和全市茶产业“双百”工程总体目标,将茶叶产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来抓,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荒山变茶山

3年前,平昌县金宝七里村有大片大片的撂荒地,杂草丛生。2017年初,平昌县金宝新区按照绿色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引进业主、流转土地,发展茶叶种植,打造了金宝山万亩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从此村民变居民,荒山变成了翠绿的茶山。

“不仅领到了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园区务工。比如我们采茶,45块钱一斤,一个人一天可以采3斤多,就能挣150元左右,甚至学生放学回家来采茶都可以挣二三十块。”金宝新区街道办事处七里村民邓兴友说,采茶钱过秤就付,从不拖欠,乡亲们干活更有劲了。

和茶场的热闹繁忙一样,在茶叶加工厂里,秦巴鸿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家天一刻也没闲着,忙着和厂里的技术工人将刚收回的茶叶鲜叶摊晾、杀青,制成今年第一批毛尖茶。

据张家天介绍,今年春早,2月19号就开始茶叶采摘,比去年提前了两周。第一天采摘鲜芽150多斤,第二天采摘了200斤,村民参与人数在逐步增多,每天的采摘量还在逐步增加,有望实现今年春茶“开门红”。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富硒茶叶基地27.8万亩,覆盖17个乡镇94个村居,惠及农户7.2万户共22.6万人,建成了“万亩连片、千亩展示、百里茶乡”的优势产业带,其中县域公共品牌“平昌青芽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秦巴云顶”“秦巴茗兰”“蜀山秀”“五彩凤凰”“皇山雀舌”等13个茶叶品牌先后获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

农户当业主

此时,在邱家镇凉风村的千亩茶园里,也迎来了毛尖盛产期,当地村民三三两两的各自挎着篮子,在自家茶园里忙活着。村民蒲映周看着长势喜人的茶叶,一边熟练的采茶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今年的收入。

凉风村的茶产业发展和其他地方不同,种植规模大,集中连片,但业主是老百姓自己,2014年当地政府根据脱贫攻坚政策发展茶产业,统一将开发出来的荒山、撂荒地上种上茶苗,前3年因为没有收成,每亩给村民补贴350元。开始收茶后,因为当地茶叶形壮而清香扑鼻,深得市场欢迎,每到采茶时节,茶叶公司都会派专人前往收茶,现场银货两讫。

“我们采用这种村民自管自收的家庭农场模式种茶,不仅有效利用了荒山、坡地和撂荒地,刺激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还让那些上了年纪不能外出务工,又还能劳动的村民,在本地也能自己挣钱补贴家用。大家都卯足劲儿干,现在一亩茶叶年产量约60斤左右,收入可达5000元。”邱家镇党委宣传委员、政法委员、人大副主席罗小林说。

近年来,平昌县前瞻性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茶叶市场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行“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方式,不断拉伸产业链条,扩大茶叶精深加工,2020年全县干茶产量达5700吨,产值4.8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3500吨,产值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