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农商银行与德格县签订《金融扶贫开发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成都农商银行除了出资200万元援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权建设及“四好村”建设外,还抽调优秀员工陈浩担任驻村干部。

陈浩去往的是连导航都无法搜索到的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汪布顶乡龚加村。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汪布顶乡龚加村,是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村,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再难再苦,也无法阻碍脱贫攻坚的步伐。作为基层驻村干部,我抓紧每分每秒、做好每件实事,从基础建设和思想理念上,让这里村民感受到党和国家扶贫帮贫的决心,用实实在在的改变让这里脱贫。”陈浩在村上的一年半时间,用实际行动让这里每一寸贫瘠的土地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无人区内自制“尺子”量出来的“饮水路”

“扶贫首要的是改善村民的生存环境,一个连干净水都喝不上的地方,何谈脱贫成果。”陈浩落脚龚加村后,发现这里村子70%村民没有固定取水点。在海拔最高的地区,有6户长期居住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村民,其中4户属于贫困户。由于附近5公里范围内没有泉眼,村民不得不过着夏季喝渗透水、冬季下山取水的日子。“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人畜共饮,饮水水源的安全问题也无从保障。”陈浩介绍说,解决村民饮用水迫在眉睫。

寻找水源的难度远远超过了预期。受高海拔地区坡度、水压、距离的影响,陈浩与村干部做出了无数次尝试,最后都只换来失望而归,但他没有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寻找和上百公里的攀爬,陈浩和他的同事最终打听到在一处山坳中,有一个海拔高于4800米的水源点。但此处距离龚加村有大约6公里的距离,且属于无人区,地势险峻,不仅没有现成的道路,还随时可能遇上狼、熊等猛兽丢了性命。

但是想到村民们的期待,陈浩和同事还是咬咬牙上路了。就这样,靠着相互鼓励、彼此打气,四个多小时后,陈浩与同事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水源地。“见到哗哗流出的山泉水时,我们忍不住激动得拥抱在一起,然后趴下来一阵狂饮。”陈浩回忆说,“因为来之不易,这山泉显得格外甘甜。”

但测量完海拔回来之后,陈浩才发现,还有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大家。由于山上住户太少,县水利局回复说,为了控制修建成本,管道铺设距离必须保证在6公里以内。

大家只得再一次上路。由于缺乏专业的测量工具,陈浩和同事们只能靠自制的“尺子”进行测量。“一条绳子拉直了是130米,两个130米就是260米……”就这样,大家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最原始的办法,最终完成了距离测量!

如今,站在山脚下,陈浩骄傲地指着半山腰那条黑色的痕迹说,那里就是通往水源的饮水管道。据悉, 2018年国庆前夕,龚加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71户居民全部喝上安全水,饮水难题就此成为历史。

严苛落实改造住房政策 让村民感受到“家美”

解决饮用水仅仅是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小课题,改造硬件设施陈浩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破旧的危房、没有一条通村公路、新建活动中心,改善教育环境等问题,等待着他一一解决。“当时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一旦遭遇风雨,村民的房子就会倒塌,甚至有些村民和家畜住在一起。”陈浩说,随着成都农商银行资助修建的第一条通村公路修成后,再造村民住房的政策接踵落实。为了让村民落实修建改善房屋这一政策,他每天走访村户,监督房屋建设的每一步进程,不偷工不减料强制整改。最终,龚加村每户的住家环境在最为严格的标准下得到了最大改善,村民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欣喜入住。

“每当有人来龚加村考察,他们都会说村民说:你家的房子修得真好,电视真大,卫星锅盖摆放得不错……”陈浩说,村民每当听到这样的赞美,不由地打心里高兴自豪,这让之前他对村民修房的严苛要求产生的矛盾,也迎刃而解,他们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

据数据显示,成都农商银行出资完成农房改造76户,其中无房新建36户,避险迁造2户,危房改造36户,风貌改造2户;同时,新建村级活动及配幼儿园主体及室内装修已经完工,帮助改善老人生活和儿童教育环境。另外,配合德格县级财政完成主通道路建设13.8公里,联户路79户;新建了4个蓄水池及垃圾池和一村一厕;铺设自来水管道16公里;移动电信信号塔2座,通村宽带铺设,几乎完全改变了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

支招青壮年回乡创业 让贫困村重现活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改善龚加村村民的生存环境,让村民拥有自立脱贫的技能,才是扶贫工作的精髓所在,为此陈浩没少下功夫。家住山脚的彭错失村里极度贫困户之一,除了门口有几亩青稞地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受当地传统和养殖习惯的影响,藏民们多以养牛为生,不再愿意养殖其他经济价值高的品种,陈浩走访了彭错家的生态环境,鼓励他喂养了生长周期较短的藏香猪,并资助其购买幼崽,短短一年时间,彭错家养起几十头藏香猪,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摆脱了贫困的生活。

“龚加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可以开导村民改变生活状态,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故乡,参与建设,与这里共同发展,这也是扶贫的一条路。”抱着这样的想法,陈浩积极地与当地在外的打工人员联系,告诉他们这里有了道路,还在进行建设,有很大的发展机遇。有这样一户年轻农户,听取了他的建议,用几千元买了一辆货车,在村里搞起了运输。他每天运输可得600元,其老婆回村打工每天可得200元,仅仅5个月时间,便挣了5万多元,让他们在家乡安定了下来。“一个正在脱贫正在发展有希望的乡村,年轻人不需要外出打工,在家乡就能靠辛勤劳动致富,这是我想告诉他们的一个道理。”陈浩语重心长地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正在回到这里,让这个深度贫困村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深情关爱困难群众 与村民共渡难关

扶贫,事无巨细。大到帮村民建房铺路,小到教村民种萝卜白菜,帮忙修电视锅盖,每一位贫困户,陈浩都尽力去帮助,一个都不落下。

2019年,陈浩在下村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贫困户益西加村家中仅仅1岁多的小儿子患有严重的先天唇腭裂。因为无法正常进食,孩子严重营养不良。而且前期因为家里照看不周,引起了孩子的左手小指和食指坏死。

“唇腭裂不是简单的残疾,如果不尽快进行手术,孩子的健康状况将会继续恶化。”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人父的陈浩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管。“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排除万难,尽快为孩子筹集到手术费!”

从村里回来之后,陈浩第一时间向成都农商银行汇报了此事,并得到了领导及同事们的大力支持。通过在网上募集资金,陈浩在短短3天时间里,为患儿筹集到5万余元的手术费,并驱车上千公里,陪伴益西加村到外地完成了唇腭裂手术。手术后,孩子已恢复健康,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陈浩的善行,感动了龚加村村民。大家蜂拥进入陈浩办公室,争先恐后地为他献上纯白的哈达,嘴里亲切地称他为向巴多吉。(向巴多吉,意为“金刚”,他们的金刚。)

而陈浩说,这一切都是一名扶贫干部应该做的。他说,他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的信任,对得起成都农商银行的重托,对得起龚加村村民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