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修通村道产业兴,“穷窝凼”变成“金窝凼”

作者:梁波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四川日报》2021年2月26日 12版

原文如下↓



对着阳光照、翻来覆去看、捂在胸口前感觉……2月3日,攀枝花市盐边县温泉彝族乡,原大窝凼村的29岁村民李素德反复“研究”手里的一摞花花绿绿的、带有水印、有点硬的厚纸片,这摞“厚纸片”是属于他家的股权证,给他家带来了2161.76元的收入。

拿到股权证的李素德。梁波 摄

“大窝凼平均海拔2800米,地处边远,全村29户贫困户,年均收入不到2000元,当地人因此也把这里叫做‘穷窝凼’。”温泉彝族乡党委书记李金富说,脱贫攻坚以来,大窝凼村打通了30余公里的交通路网,发展起以猪牛羊养殖为主的支柱产业,建立了以29户贫困户为主体的大窝凼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大窝凼成功脱贫“摘帽”,村民年均收入8000余元。村级建制调整后,原大窝凼村4个村民组分别合并到野麻地村、那片村。

紧接着,盐边县温泉彝族乡的群众搭乘政策“快车”,入股农产品公司,把传统的种和产、买和卖搬到了“云端”——“穷窝凼”的贫困户成了“金窝凼”的股东。不止李素德,原大窝凼村的全部41户村民拿到了248份属于他们自己的股权证。

当天,公司董事会按照章程,向股东们派发股权证,并以公司经营利润的20%用于年底分红。41名股东里,入股最多的村民分到了1.4万元。

梁波 摄

为巩固脱贫成果,大窝凼利用“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注册的政策,注册了“金窝凼”品牌,成立起攀枝花市金窝凼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办网店、开直播,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20余万元、利润20余万元。

村民王补哈种植了8亩雪桃,过去每到销售季节,都因为山高路远,渠道不畅而滞销。去年,在金窝凼公司“村播”团队的帮助下,他家2000多公斤雪桃在2个多小时里通过电商渠道全部卖出。“这是过去跑一个多月都无法完成的销量。”王补哈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