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吴晓铃

张勇 摄

在四川,闹元宵是欢庆春节的高潮。元宵节又称灯节,这一天,人们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赏”花灯,辅以一碗汤圆,元宵节就算过得圆满了。

2月22日,中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全新开园暨华侨城第27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从“云端观展”走向线下,对外开放。“盐街灯市”,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繁华街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千百年前,词人辛弃疾勾勒出的节日盛景,在自贡得到跨时空回应。与“南国灯城”自贡的璀璨花灯不同,成都黄龙溪闹元宵是舞火龙灯,在锣鼓铙钹的喧闹声中,将火光与舞龙结合,气势如虹,高潮迭起。

过元宵节还缺不了的是一碗温润甜蜜的汤圆,因为所有的元宵记忆和新年寄望,都会融在这“白糯米团”之中。

陈加普 摄

“赏”花灯  科技让彩灯“活”起来

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过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川人在元宵赏灯是传统,自贡灯会更是早已声名远扬。“仅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二这三天,就有超过1200万网友在‘云’上观看我们的灯会。”自贡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彩灯行业高级工艺美术师万松涛说。

自贡文旅供图

2月22日,中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全新开园暨华侨城第27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线下正式开放,现场打卡者众多。负责设计《百年辉煌》和《盐街灯市》两个主题灯组设计与搭建的万松涛介绍说,今年的中华彩灯大世界以“观自贡灯,过中国年”为主题,从光怪陆离的史前恐龙时代《奇幻侏罗纪》,到《盐街灯市》看千年盐都的历史一瞬,从展现建党100周年风雨历程的《百年辉煌》,再到《潮玩联盟》中各种现代朋克元素的激情碰撞……用15个主题区构建了一条“远古-古代-现代-未来”的时间轴。主办方特别运用了不少新鲜、青春、潮流、互动的元素,希望颠覆大众对于灯会的传统印象。

自贡地区灯会历史悠久,成型于明清时期。《荣县志》记载:“新年灯火甚盛……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清道光年间以来,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内容更为丰富。在元宵夜的灯会上,挂灯笼、垒鳌山、放焰火、竖灯竿,场面宏大。“今年,自贡灯会迈入4.0模式,科技和传统的结合,让彩灯活了起来。”从事彩灯设计和制作20余年的万松涛说。

自贡文旅供图

和传统展陈式的灯会相比,今年的自贡灯会更加互动,科技感无处不在,带入感也更加立体。比如,在“奇幻侏罗纪”板块,灯光围绕“恐龙时代”这个主题,结合奇幻雨林场景,打造出穿越时空的梦幻空间,游人可以在这里感受亲子互动、科普互动、光影互动等内容。而该板的“生命之树”组灯,此前已在“云”上展览走红,早成为网友口中的必看“爆款”。进入高达22米的“生命之树”内部,不停闪烁的呼吸灯,营造出一种生命生长向上的感官体验。在“潮玩联盟”板块,神秘的朋克角色、超幻空间、时尚达人、电音格调以及科技元素相互融合,充满青春潮流气息。而根据古人《十二时辰题义》设计的《盐街灯市》,还原了唐朝街景,穿梭在灯群里,仿若梦回汉唐。

郑琨 摄

火龙灯舞 送走秽气迎接新“运”

“锣鼓把节奏给起,大家把龙舞出气势来!”2月22日下午,黄龙溪舞龙队排练现场,70岁的李恩东带着数十名青壮队员,正在为元宵节的舞火龙进行最后排练。30多斤重的火龙在激越的音乐声中,时而翻滚跃转,时而摆首游尾,真正宛若蛟龙出海、气势轩昂,引来围观者阵阵喝彩。这是国家级非遗——黄龙溪火龙灯舞。今年元宵节,他们将在黄龙溪景区广场为八方游客表演彩龙和火龙表演。其中,晚上打铁水、烧火龙等表演,最受期待。

“今年疫情控制得好,我们也终于有机会陪大家热闹热闹了。”李恩东感慨万千。

熊军 摄

舞火龙,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习俗。黄龙溪的火龙灯舞,是从南宋便开始代代相传的民间习俗,寓意便是送走秽气、迎来新运。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人们焚香祭天后,开始扎龙。待到次年正月初二,火龙正式出灯,一直舞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而元宵节这天的活动也最为精彩的,除了舞龙以外,最后还有烧火龙的仪式。

这种兼顾国人美好祈愿与观赏性的民间习俗,自然代代倍受追捧,“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周边彭山、华阳、甚至眉山、乐山的人都要到我们这里来看,那场面简直是热闹得很。”

黄龙溪的火龙,由龙宝、龙头、龙身和龙尾四部分构成,选用竹、木、纸、布、油漆、灯等材料编扎包裹而成。龙宝直径35厘米左右,嵌于饰有彩绸花式的龙宝架中,可灵活转动。舞龙时,龙宝引路,舞龙队员们以柄持龙身,随着龙宝指引腾挪跳跃,展示飘、游、叠、转等潇洒舞姿。18.6米长的金龙使出一字长蛇、金龙摆尾、腾云起浪、金龙出宫等活灵活现的动作,每每让人生出竹龙复活之感。打铁水环节最激动人心,队员们烧出上千度的铁水,用竹勺舀出抛起,再用板一打,夜幕中,火花绚丽绽放。此时,伴随着更加激越的锣鼓声,龙头左冲右突,上昂下探,雄风横扫的龙身龙尾高腾低伏,高潮迭起,观众无不喝彩惊呼……

刘伟 摄

李恩东说,以前扎龙、舞龙的手艺,主要由民间艺人自发参与和传承。随着黄龙溪火龙灯舞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黄龙溪的龙文化,再不用担心没人学了。作为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恩东不仅会舞龙,还会扎龙、打鼓等。前几年,他还要亲自上场击鼓“带节奏”,现在,除了给黄龙溪的舞龙队当艺术顾问搞培训,还经常到学校教孩子们舞龙。今年元宵节的火龙表演,负责锣鼓、钹、镲等音乐部分的就全部是当地的学生娃娃。届时,他们将打出一套欢迎锣鼓,将川剧锣鼓的节奏和东北大鼓的气韵结合,营造出或万马奔腾、或和风细雨的不同氛围,带领火龙舞出不同的气势。

付育良 摄

汤圆里   藏着团圆藏着情意

“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赖汤圆食品厂一派忙碌之景。加工、打包、发车……元宵在即,赖汤圆的销量也一路长了起来。

在成都人的记忆里,元宵少不了一碗赖汤圆。

创始于1894年,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创始人赖元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之一。

赖汤圆供图

上世纪70年代,唐章流进入赖汤圆店工作。作为赖汤圆第三代传人,他记得那时,在春节的前一周,人们就开始在店前排队,争着购买汤圆粉和馅料。当时生活远不如今天这样富裕、方便,汤圆粉是可以直接用糯米交换的,一斤糯米可以换一斤半的吊浆粉,馅料则需要用钱购买,“直接用白纸包着就拿走。”唐章流回忆,当时元宵吃赖汤圆是一件洋气的事,不少德阳、眉山、简阳的人也跑到这里来批发,带回去卖。

整个春节期间,赖汤圆都不会打烊,且生意爆棚,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长二尺五,宽三十公分的木器盘里,圆滚滚的汤圆紧密相挨,“一锅就要下7盘!不多一会,一个个圆滚滚、热乎乎,浮在水面上,让人垂涎欲滴。”

店里的伙计揉面、包馅、捏汤圆忙个不停。送食物上桌的店员更是练就一身本领,圆盘里煮好的汤圆碗重叠着七八层高,高过人头,稳步送餐,也成为一道景观。“一角钱就可买一碗,里面盛着四个汤圆,再配上一叠芝麻酱和白糖混搭的蘸料。咬一口,猪油、白糖和黑芝麻炒制的馅料,满口冒香,那滋味不摆了。”

赖汤圆供图

赖汤圆的馅料很讲究,仅传统馅料就有黑芝麻、白芝麻、花生仁、核桃仁、豆沙、橘饼等。

赖汤圆另一特色,就是油脂味香浓,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限,对于糖和油脂要求高,因为在馅料里,会加入猪板油。不过如今,为了适应年轻人的饮食习惯,馅料做了相关改进,开发了水果、肉馅等复合口味。在个头上,汤圆由最开始的20克一个,变为现在12克一个,甚至更小。同时,将猪板油变为植物油,将添加的蔗糖变为葡萄糖,从而满足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习惯。

尽管因时代变迁,闹元宵也加入更多新的民俗,但吃一碗汤圆,仍然是不少人的选择。所以,作为传承人的唐章流一直坚守传统,元宵节前后,他都会亲自打包粉子和馅料,在走亲访友时,将元宵情意,通过传统味道的汤圆传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