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杜权军

年龄:1974年4月出生

职务:大竹县委副书记

他创新扶贫方式方法,实施“双靠近三融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开展“大走访、补短板、防返贫”等活动,有力推动全县9万余人全部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个人获得2018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创新奖”。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今年村集体经济利润将超过10万元!”近日,达州市大竹县委副书记杜权军又一次来到石河镇前锋村考察调研,听到这个消息他很是开心,叮嘱要继续夯实产业确保群众增收。

换瓦、刷墙,户户通硬化路,村民用上免费的自来水......这些年,前锋村人居环境大变样;还引进业主,饲养200多头牛、建起1000稻虾共养基地以及光伏发电站。曾经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摘掉穷帽,村集体经济“由负转正”,不断上涨。

作为县委分管脱贫攻坚领导,杜权军部署实施并见证了前锋村的变化。前锋村党支部书记邱存炳说,“杜书记每次来村里都问我们有哪些困难,逐一解决,还给村里发展出点子。”

不只是前锋村,类似脱贫故事在大竹县70个贫困村一起上演着,杜权军把脱贫攻坚重任扛在肩上,有力推动全县9万余人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时间指针拨回2016年7月,杜权军履新,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他一头扎进政策文件里,从上级精神中思考创新扶贫方式方法。

大竹县有1.57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怎么搬?搬迁之后群众收入怎么办?

着眼于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杜权军牵头制定了“双靠近三融合”的搬迁模式,采取“点”镇、“点”园、“点”业的三融合举措,实现搬迁群众由“靠土地吃饭”向“靠产业增收”转变。

以月华镇九银村为例,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与扶贫企业东柳醪糟公司相距仅500米,1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有效突破了易地扶贫搬迁“一步住进新房子、难以过上好日子”的瓶颈制约。2017年9月,大竹县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

基层工作情况复杂,杜权军经常下乡调研,听取乡村干部、贫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石河镇党委书记王小波感慨,“多少回,杜书记从早到晚整天‘泡’在村里,从这个村到另一个村,席地而坐与群众交流。”

脱贫攻坚工作纵深推进,杜权军发现基层普遍存在责任传导不充分、政策落实不全面、工作实效不均衡“三大瓶颈”。

为解决这一难题,杜权军牵头创新实施脱贫攻坚现场评赛机制,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突破瓶颈、补齐短板,有效传导压力,提振全县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还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2019年4月,大竹县实现整县摘帽。但杜权军却说,“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脱贫前的很多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防止返贫的风险点很隐蔽,必须擦亮眼睛发现漏洞。”杜权军说得简明而坚定,他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县集中开展“大走访、补短板、防返贫”活动——以各乡镇(街道)、县级联系帮扶部门为主体,大竹县用3个月时间集中走访听民声、集中排查找问题、集中落实见成效。

集中推进结束后,杜权军第一时间组织总结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常态化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促使突出问题全面整改到位,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

“脱贫只是起点,致富才是根本。”2021年,乡村全面振兴启动实施,实施方案已在杜权军心中成形。

(受访者供图 海报制作:卓峻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