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彭莉 徐铭 文/视频

农村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通过厌氧处理,流进种满芦苇的人工湿地,变成能够直接排放的清水。近日,记者走访攀枝花仁和区平地镇,看到了这样的“魔术”。

据了解,仁和区今年被纳入全省首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试点县,将陆续实施60个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为主的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用于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仁和区住建局村镇建设管理站站长吴文鹏说,目前项目已在全区多地启动,预计年底前全部竣工投用。

人工湿地成治污“利器”

项目具体如何实施?今年,仁和区选取15户、50人以上的农村聚居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迤沙拉村是项目建设点之一,在村核心区架起了总长度为973.3米的管道,将生活污水运送至1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净化处理。

“生活污水不再随意排放。”迤沙拉村村民毛福银说,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直接灌溉农田。

在平地镇平地村,污水经过管网、厌氧池、沉淀池,流入种植了大片芦苇的人工湿地,经过系列生化反应,变为清水,送达农田。据介绍,该村核心区374户1500余人的生活污水集中在这里净化。

因地制宜治理生活污水

“平地村的人工湿地每天可处理500立方米生活污水。”平地镇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宗斌说,下一步,平地镇将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升级。

“结合不同村的地形地貌、排水方式及去向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优化全区水环境。”吴文鹏说,仁和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今年计划实施60个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为主的项目,包括新建人工湿地6个,新建污水管网约25.9千米,实施农村厕所改造198户,新建污水收集池11个等。

据了解,近年来,仁和区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先后整合各级资金3亿余元,建设了大量的沼气池、公厕等治污设施,支持乡镇购置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全面治理农村环境污染。